A股策略:2025年两会前瞻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2-23 21:53:28 评论:0

  2025 年两会看点: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将于2025 年3 月4 日和3 月5 日在北京召开。结合当前的国内外增长和政策环境,从资本市场角度,我们认为在两会期间主要关注以下看点:

      1) 政策基调:稳物价、扩内需,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指出,2025 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明确了“稳中求进、以稳促进”的政策基调。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提高财政赤字率”、“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货币政策要“适度宽松”、“适时降息降准”、“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在外需扰动风险增加的背景下,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今年经济工作任务的首位,要求“大力提振消费”。除此之外,地方两会已基本结束,其经济增长目标和政策方向可为全国两会提供前瞻性参考。从各地公布的经济增速目标看,2025 年较2024 年增速目标上调、持平和下调的地区分别有1、15 和15 个,整体加权平均的增长目标为5.3%(2024 年GDP增长目标为5.4%)。通胀目标方面,多数省份将CPI通胀目标从“3%左右”调整至“2%左右”。重点工作安排方面,多数地区将“扩大内需”列为重点任务,“两新”、“两重”政策被提及频次较高。两会期间,建议重点关注2025 年增长、物价、赤字率等关键目标;关注稳就业、促消费、地产、地方化债等领域的进展。

      2) 高质量发展: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人口与民生、国企改革和资本市场改革等议题。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

      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大国关系,解决“卡脖子”难题,加快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前沿技术突破和应用推广,无人驾驶、低空经济、数字经济、人形机器人、6G等未来产业将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国企改革:2025 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相关改革举措或将加快推进。两会期间关注国有企业市值管理、经营机制改革、国有资本结构调整、重组等方面的进展。

      民营经济:2024 年12 月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3,2025 年2 月习近平主席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要扎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4。

      资本市场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2025 年初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5,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了制度保障。关注政策端对于资本市场“1+N”制度体系完善,如促进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壮大耐心资本、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方面的举措。

      对外开放: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要求下,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必由之路,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发展服务贸易、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以及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发展等方面议题值得关注。

      人口与民生:为应对老龄化、少子化的人口发展新形势,2024 年9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6,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两会期间继续关注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进教育公平、医疗、养老、收入分配等相关议题。

      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防风险: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可能,尤其关注房地产止跌回稳、地方中小机构金融风险等问题。

      3) “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完成情况及“十五五”前瞻。2025 年为“十四五”收官及“十五五”规划的承启之年。“十四五”期间部署的重点工程项目、目标的完成情况有望受到较高关注。也需关注“十五五”规划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贯彻执行2029 年及2035 年中长期改革任务等方面的具体落实。

      4) 两会期间可能安排及重要事项:如政府工作报告、代表通道、委员通道、部长通道、人大议案、政协提案、两会期间各部委(如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央行、证监会等)对相应领域政策改革方向的具体表述,等等。全国人大开会通常举行多次全体会议,如开幕式、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听取两院工作报告和闭幕式;人大代表在代表团会议上提出议案、进行审议;也需关注政策层在代表团会议时的发言。

      历史上资本市场在两会前后可能表现相对积极,关注政策预期带来的结构性机会A股市场在两会前后表现相对积极。从历年情况来看,两会前后A股和港股市场往往都有不错的表现:A股市场(上证综指)在两会前一个月和后一个月的平均表现分别为2.8%/4.6%;港股(恒生国企指数)在两会前一个月和后一个月的平均表现分别为1.6%/5.0%;涉及两会政策预期的板块或行业表现通常更为亮眼。从近期市场表现来看,春节后A股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上行的趋势,日均成交金额达1.8 万亿元历史较高水平,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改善,主要受内外部因素共同驱动。我国AI技术进步引发高度关注,产业层面进展不断,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价值重估的讨论升温,科技股交易活跃度显著提高;此外,近期公布的部分金融、经济数据显示宏观基本面也在温和修复。总体来看,当前A股市场环境和投资者情绪均偏积极,不必过于担忧外部事件性因素对风险偏好的冲击,两会前后A股市场有望保持平稳态势。

      结构上,两会期间重点关注可能受益于政策预期以及中长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行业和主题,具体的:1)科技成长板块(围绕AI和机器人两条主线)或仍是热点,但当前TMT板块交易拥挤度较高,需关注行情扩散和“高切低”效应。2)政策边际变化潜在有支持的顺周期领域,包括基建、地产稳需求相关产业链(建筑、建材、家电等)、券商等可能有阶段性机会。3)国企改革、并购重组等相关政策支持领域。

      A股周度市场回顾(2025 年2 月17 日至2 月21 日)市场表现:震荡上行,科技成长继续占优。本周A股市场震荡上行,上证指数上涨1%,偏大盘蓝筹的沪深300 也上涨约1%;偏成长风格的创业板指和科创50 涨幅较高,分别上涨7.1%和3%;红利风格表现偏弱,中证红利下跌1.9%。成交层面,日均成交额放量至1.9 万亿元左右。行业层面,通信、机械设备和电力领涨,煤炭、传媒和房地产表现偏弱。

      近期关注以下进展:1)习近平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7。他强调,“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他指出扎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随后,发改委、工信部、证监会等部门相继发声,就进一步破除市场准入的障碍、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做好民营企业股债融资支持等问题,后续继续关注相关政策的推出和落实。2)1 月份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延续止跌回稳势头8。2 月19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 年1 月房价数据,全国70 个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跌0.3%,跌幅与去年12 月份持平;同比下跌7.8%,跌幅收窄0.7 个百分点,且同比跌幅已连续4 个月收窄。3)2025 年稳外资20 条公布9。2 月10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2025 年稳外资行动方案》。2 月20 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有关情况。《方案》从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提高投资促进水平、增强开放平台效能、加大服务保障力度等4 个方面,进一步提出了20 项政策举措。《方案》提出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开放试点,引导更多优质外资长期投资我国上市公司,取消外商投资性公司使用境内贷款限制,优化外资并购规则和并购交易程序等一系列举措。4)AI和机器人行业领域进展。DeepSeek宣布,接下来一周会陆续开源5 个代码库,进一步分享新的进展10;马斯克旗下xAI正式发布Grok3 大模型,在数学推理、科学逻辑推理等多方面的性能表现上超过或媲美ChatGPT等对手11;宇树科技受邀出席民营经济座谈会,首席执行官王兴兴表示,AI驱动机器人进化速度超预期,2025 年人形机器人会达到“新量级”,模型和算力为关键12;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深化部署会13,强调国央企要抓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战略窗口期,在编制企业“十五五”规划中将发展人工智能作为重点。5)海外方面,美国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增长动能有所减弱,2 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64.7,环比下降近10%,超出市场预期;服务业PMI  落入收缩区间,为两年来首次。关税等政策不确定的影响下,通胀担忧上升,密歇根消费者长期通胀预期飙升至3.5%,创1995 年以来新高。

      行业配置:1)短期内DeepSeek影响仍在,受益的AI应用端或有持续相对表现,算力端短期受DeepSeek性价比影响可能相对平淡,但伴随AI应用向多领域渗透,中长期有增长空间;2)随着外部不确定性提升,产业自主、国产替代等领域关注度有望抬升,如半导体、高端制造等;3)在政策支持方面,持续关注并购重组、破净修复、化债等方向。

机构: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求索/魏冬/李瑾/黄凯松 日期:2025-02-23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