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系列军工专题报告之一:Deepseek冲击波:硅基防线,AI铸剑
摘要:
人工智能为作战理论变革、武器装备智能化发展带来重大机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大量运用于军事领域已成现实,并逐渐向情报分析、指挥决策等领域渗透。未来,软件助力数据驱动决策、算法优化杀伤和架构增强弹性,进而从辅助工具到战略资产,并重新定义战争。AI的快速发展为这一路径提供了极大可能性。我国需在自主可控的软件生态、军民融合的技术转化、以及人机协同的作战理论层面加速布局。
AI在战场上的运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替代重复性的军事劳动,比如测算导弹发射轨迹;第二,态势感知的实时决策,将AI技术赋能OODA(基于感知-判断-决策-行动),缩短环路解算时间,从而为打赢战争提供关键支撑;第三,非理想环境下作业,比如在极冷或极热环境中执行任务;第四,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无人系统,进行敌我识别或攻击。
对标美军激进的AI战略,我国AI+军工发展正当时。美军将AI视为推动“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核心驱动力和赢得大国高端战争的关键,推出“联合战争概念”以指导智能化战争能力开发。按照美军规划,2025年初步具备智能化作战能力,2035年实现作战装备、信息系统、作战指挥、组织形态的智能化转型。美国军事化战略已向智能化演进,国防预算将持续向AI与防务的结合方向倾斜。我国《军队装备科研条例》3月1日起施行,将推动军队装备科研自主创新与智能化转型。顶层设计持续推进,有望驱动军工快速“AI化”。
AI时代重构美国军工市场竞争格局。美国AI龙头企业Palantir和Anduril计划与SpaceX、OpenAI、自动驾驶船舶制造商Saronic以及AI数据公司ScaleAI等多家科技企业联手竞标近9000亿美元的国防预算,从而打破美国“传统”国防承包商的垄断。美国军工复合体或将重构,AI时代将重塑美国军工市场竞争格局。我国由于军事装备特殊性和数据保密性,AI+军工将形成以军工央企为主导,以各细分领域民营龙头科技企业为重要补充的发展模式。
国防AI应用:由点及面突破,实战需求提升。对当前AI+军事发展阶段进行梳理,我们发现我国AI与军工领域的结合正处于技术单点突破到实战化运用的初级发展阶段,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其中,AI在无人作战系统方面的应用最为领先,尤其是军用无人机和军用机器人。根据MarketsandMarkets,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的军事市场规模为92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达388亿美元,CAGR为33.3%,增长迅速,产业链相关企业有望显著受益。
投资建议:拥抱AI,聚焦无人和情报系统优化。考虑到应用的急迫性和可行性,我们认为未来AI+泛军工最先取得快速发展的领域包括:1)现役装备“+AI”:加强装备的战场数据智能感知、机动打击精确制导、协同作战智能指控、装备运行智能保障等方面的综合作战效能提升;2)无人智能装备;3)人机协同作战;4)AI赋能军民融合:AI+低空、AI+卫星。AI向军事/军工/军民融合领域的渗透将由点及面迅速铺开,细分赛道增速可观,建议关注:
AI+指挥/情报:对标Palantir的中科星图、华如科技和兴图新科;
AI+应用的观想科技、七一二、智明达、国星宇航;
AI特种芯片供应商紫光国微和AI服务器电源供应商新雷能等。
风险提示:技术研发失败、审价趋严、订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下游客户AI需求波动的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