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养老产业现状研究专题(五):养老金融的银行实践:国内举措、国际经验与展望
养老金融布局加快,大行发挥头雁作用。五篇大文章对养老金融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国有大行的公司战略规划中,养老金融频繁被提及,对养老金融的重视也明显提升,养老金融战略也展现了国有银行在养老金融领域的战略布局与发展路径。具体到业务层面,我们将从渠道端、负债端、资产端三个维度来观察国内商业银行的养老金融的展业情况。
渠道端:适老化改造起步早,服务体系较为完善。由于整体改造难度实施较低,且可复制性较强,各家银行措施大致相同。从内容来看,分为线下设施的适老化改造和线上APP以及智能机具的升级改革两部分,具体实践包括对于网点设施的改造、服务流程更方便老年客户、适老化工具的提供以及线上app的升级改革。
负债端:企业年金为基,个人养老金布局提速。其中企业年金是传统的养老金融业务,通过银企合作,承接更多企业年金,同时创新养老产品设计,以更好满足客户多样养老需求,更好服务养老体系。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个人养老金在全国范围推广,商业银行也开始加快对个人养老金的布局,银行纷纷加强产品设计,满足个人养老金的差异化需求,拓展银行稳定客源。
资产端:围绕养老生态,推动产品创新。资产端业务目前各家银行主要以满足养老产业及生态相关客户的信贷需求为突破口,这其中涵盖了面向养老机构和企业的项目贷款,支持养老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运营发展资金;从零售贷款来看,主要包括针对个人的普惠养老贷款,为有现金流困难的养老群体提供信贷支持。与此同时,银行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也在积极探索新的信贷模式,例如建行在住房租赁领域的创新等。
日本银行业养老金融实践。在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就已步入了老龄化社会。从日本商业银行的实践来看,日本商业银行在养老金融的服务方面的实践与国内银行框架基本一致,主要分为渠道端、资产端和负债端三个部分,但整体来看,产品内容更加丰富,尤其是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已经成为日本养老零售贷款的主要产品之一,通过对房产的“抵押”来满足老年人日常的资金需求,补充养老金。
推动我国养老金融产品创新。我国养老金融业务整体起步晚,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与国际老龄化国家养老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商业银行要加快对养老产品的创新力度,在我国监管准入的限制内,借鉴国外优秀产品经验,创新符合我国国民需求的养老产品,助力完善养老金制度。
风险提示:(1)居民养老政策认识不足,参与度不及预期;(2)人口老龄化情况超预期恶化;(3)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