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饮料行业点评报告:供需正在趋于平衡,原奶价格有望企稳
投资要点:
2018年以来,国内奶牛存栏量大幅攀升。根据中国奶业年鉴的数据,截至2022年国内的奶牛存栏数量达到1160.8万头,较2018年增长123.1万头,也创下了2008年之后的最高点。奶牛存栏量大幅增加有这么几个原因:养殖的规模化水平提升;养殖场的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养殖技术提升,引领奶牛单产量增加。总之,养殖技术的提升是奶牛存栏增加的很重要因素。
由于奶牛存栏量攀升,导致国内原奶产量增长较快。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国内原奶产量从2013年的3118.91万吨增至2023年的4281.32万吨,十年间增长37.27%。但是,2022年之后国内的牛奶消费却比较疲弱,下游消费增长没有跟上游原料的增长,导致上游过剩的问题更为严重。根据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的披露:“2022年,国内液态奶消费出现八年来的首降。液态奶消费减少后,原奶供给过剩达到340万吨。”从伊利股份(600887)披露的销量数据来看:2022年公司销售液态奶949.49万吨,相比2021年下降1.23%;2023年较2021年仅微增0.85%,销量增长仍疲弱。根据中国奶业年鉴,2022年中国进口液态奶数量同比减少24.6%至97.72万吨,从另外一个口径也反映了发生在2022年的牛奶消费端的变化。
由于供给相对过剩,国内原奶价格连续下跌,导致上游畜牧业盈利下滑甚至亏损。截至2025年2月21日,国内主产区原奶均价降至3.1元/公斤,较2021年8月的高点下跌了29.22%,下跌历时超过三年。由于原奶价格长期下跌,居于产业链上游的畜牧养殖企业业绩下滑甚至亏损。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庄园牧场(002910)的净利润同比下降233.68%和581.62%,西部牧业(300106)的净利润下降171.58%和2029.64%。
乳企与畜牧上游的利益息息相关,原奶价格上行将会惠及全产业链。在原奶过剩阶段,中游的乳制品加工企业往往通过喷粉的形式储存原奶。根据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的披露:2023年,乳企的库存喷粉量达到23至30万吨。原奶价格持续下跌会导致乳企库存不断减值。此外,如果乳企对上游有参股的话,乳企的投资收益也会相应减少。因而,上游供需达到平衡以及原奶价格回升将会惠及全产业链,有助于上下游企业健康发展、达成共赢。
行业主动出清,淘汰低质奶牛,减少压栏压力。2024年以来,原奶市场的供需格局得以改善,我们预计原奶价格年内有望企稳。根据农业部的监测数据:2024年奶牛存栏量同比减少4.5%,原奶产量同比下降2.8%。根据2023年的情况推算,2024年的奶牛存栏量为630万头,原奶产量为4161.13万吨。2024年,奶牛存栏和原奶产量双双减少,为原奶价格企稳创造了条件。我们预计原奶价格年内有望企稳。
投资建议:原奶上游供需平衡有利于行业整体的发展,乳制品行业在二级市场的估值也有望修复。推荐关注乳制品行业,尤其是上游的原奶供应企业。
风险提示:下游乳制品需求增长疲弱;动物疾病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