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中国房地产快评:销售小于投资的另一面,去库存新周期已如期而至
2024年年初以来,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金额已经连续10个月高于商品房销售金额,据此趋势预估,时隔八年之后,房地产行业投资销售比将再度突破100%,“年投入”>“年产出”,行业由此进入“负现金流”时期。但是从行业关键指标来看,2024年也是行业正式步入去库存的关键一年,多项库存相关指标出现好转,广义库存面积、潜在库存、中期库存等指标均在2024年出现标志性好转。
1.时隔八年,房地产再现“年投入”小于“年产出”
据国统局月度数据预估,2024年全年行业投资额将达到销售额的104%,在更快的下跌幅度下,行业新房销售金额已经不再能覆盖投资金额。考虑到相当一部分投资额是来自于“保交楼”项目和已售待竣工房源,当前出现的“负现金流”并不能直接说明行业利润率为负数。
行业投资额与新房销售额指标的“不同频”,主要还是受行业发展特性影响,开发和销售的错期,导致行业开发投资额的波动明显滞后于新房销售,上下波动也小于新房成交。大量前期已售项目、待售库存的开发,使得2021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的降幅明显小于新房市场。并在2024年行业投资超过了销售金额,行业进入了“负现金流”周期。
回首过往,行业上次的“负现金流”出现在2014年前后,当时行业同样面临着成交规模的阶段性回调,但其时行业开发投资增速仍能持续上行,行业信心也在2015年之后快速恢复,并用大幅增长的销售规模,冲淡了短时间的投资积压和库存忧虑,2016年后开发投资也再度提速上行。
而目前面临的,则是销售和投资的双双下行,且销售的下行速度明显更快。在行业各项指标全面企稳之前,预计房地产开发投资还将持续下行一段时间。扣除2015-2021年间行业销售规模持续上升的因素影响,估算稳定期下的行业投资销售比应当在75%左右。若未来商品房年成交金额能够稳定在10万亿元附近,那么目前的行业开发投资还有2万亿左右的下探空间,按近年的指标下探惯性预计,行业开发投资额的下探还将持续两年左右,直到2026年下半年结束。
2.近三年库存增速逐步趋缓,2024年三大关键指标均已步入去库存周期
2022年以来,面对行业景气的快速下滑,中央部委及地方主管部门作出了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整,库存指标上升速度明显趋缓,2024年三大核心指标更是共迎实质性好转:
广义库存面积在2024年由升转降,年末库存规模同比下降1%。在历经了2022-2024年每年土地成交二成左右的降幅之后,行业供需关系终于迎来了首次实质上的指标逆转。
潜在库存方面,未开工面积在2024年停止增长,维持在53亿㎡的规模不变。“控增量”与“保交楼”在2024年得到了有效执行,从全国层面的统计数据来看,闲置土地规模不再继续增长。
中短期库存方面,开工后未售面积持续下降,这一指标接近于业内常说的狭义库存,2024年末较2021年末下降5%。进一步扣除竣工未售面积后,在已开工的房地产项目中,2024年末的未售库存面积大约为67亿平方米,较2021年下降9%,近三年复合平均降速为3.2%。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停工土地规模仍在持续增长,未来停复工、“保交楼”等工作仍需加快推进,而对于那些停工后成为闲置土地的项目,也应当适当收回、盘活,促进行业预期稳定。
3,行业库存规模匡算超120亿㎡,全面达成稳市场目标将是长期过程,不必操之过急
首先解释一下上一节三大关键指标的匡算逻辑:
其一,广义库存:127亿㎡(理论上未售出的建面总量)
匡算逻辑:历年土地累计成交建面-历年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
此算法符合一般的意义下的库存概念,包含竣工未售、施工未售以及待开发土地,未包含已售空置面积。从宏观调控角度,这一指标反映了目前行业所面临的整体库存压力。
其二,未开工面积:53亿㎡(闲置土地及新出让未开工土地)
匡算逻辑:历年土地累计成交建面-历年累计新开工建面
闲置土地规模均在此内,结合近年土地出让建面和新开工规模保守估算,目前全国闲置超过三年的土地超过30亿㎡,地方盘活闲置土地任重而道远。
其三,开工未建成且未售:67亿㎡(已开工但尚未售出,部分为停工)
匡算逻辑:历年累计新开工面积-历年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期末竣工未售
即已开工未售中的未竣工部分,此算法更多的是基于中期库存视角,目前尚有67亿㎡未售面积。相比竣工未售部分,这部分库存还面临着保交楼的压力,对照目前不到10亿㎡的行业年交易规模来看,中期库存需压降至50亿㎡左右,中期供需关系才能恢复到相对健康的水平。
在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较峰值下降近半的时代背景之下,基于目前70亿㎡的施工面积,以及已成沉疴的大规模未开工土地,压降行业库存风险仍将是在中长期内持续面临的重大挑战。
从去化压力发展趋势来看,虽然2021年以来中期库存规模已经连年下滑,但是由于新房市场成交规模快速缩量,中期消化周期仍在持续快速攀升,至2024年末已经上升至7年左右,较2021年增长63%。消化周期的快速攀高,极大影响了近三年的行业预期变化,投资积极性明显下降,各城市拿地企业均以央国企和地方平台为主。
若后期商品房成交能够在10亿㎡的低位维稳,且中期库存规模能够保持近几年的压降趋势,平均每年库存规模下降3亿㎡左右,中性预计经过8年时间调整,2032年消化周期可降至4年左右,与2014-2021年间的高位相若,足以稳定行业发展预期。
4,商品住宅销售规模接近阶段性底部,预计2025年下半年完成短期预期调整
进一步细分到商品住宅市场,从统计局月度同比数据来看,预计2024年新房降至7.5亿㎡左右,从各类测算模型结果来看,均已跌破了现阶段住宅需求规模的保守底部,近年来大量居民推迟了原有的自住购房节奏。
从增量需求逻辑,年均新房增量需求大约在8.8亿㎡左右
估算总量=城镇增量人口住房需求+居民住房改善需求+旧改-租赁,研究中心2023年模型
从购房能力逻辑,年均期望新房成交规模大约在8.7亿㎡左右
估算总量=城镇人口有能力购房需求*一手房成交占比,研究中心2024年模型
即便展望长期市场发展,当国内城镇化率达到70%,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8㎡的较高水平之时,届时中国城镇住房存量将达到470亿㎡,按80年的建筑平均寿命保守计算,每年自然更替需求即可达到7亿㎡左右,相对目前7.5亿㎡的商品住宅成交规模来看,也已经接近了行业底部。
结合2024年四季度以来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市场已经出现了众多较为明确的企稳信号:
其一,一手房成交占比回升,“提高质量”获认可。2021年下半年以来,面对房价下行和房产税等悲观预期,部分家庭重新配置资产结构,减少房屋持有规模,“卖二不买一”,导致新房成交规模出现了“超跌”。但这些家庭规模数量终归有限,在这些家庭完成资产配置之后,随着一二手房交易链条重新恢复,再加之近年来房企提高品质带来的推动,一手房必然会重新拿回应有的市场份额。2024年下半年以来典型城市一手房成交占比迎来回升,由8月的35%提升至10月的43%。
其二,开盘去化率上行,购房者信心回升。2024年年末典型城市开盘去化率接近四成,较三季度提升了12个百分点,其中成都、长沙、无锡、郑州、上海等开盘去化率均在五成以上。得益于供给侧的积极调整,以及四代宅等产品力提升的带动,2024年四季度以来购房者信心明显回升。
其三,土拍缩量升温,投资信心回升。2024年11月,土地市场平均溢价率突破6%,创下年内新高,月内上海、北京、杭州等地均有高溢价地块拍出,上海浦东杨思宅地更是溢价率40%,突破了上海取消限价后的溢价率纪录。
再加之新房成交规模同比的止跌回正,当前的新房市场正在逐步走出低谷。若稳市场政策能够持续发力,成交规模持续趋稳,预计2025年下半年核心城市房价有望全面趋稳止跌。届时行业长期库存压力虽然仍在高位,但从需求面来看,市场将完成阶段性的短期调整,购房者信心也将迎来实质性的恢复。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