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农产品加征关税事件点评:大豆、玉米价格波动或加剧,利好生物育种板块
投资要点
事件:据新华社消息,3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自2025年3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对鸡肉、小麦、玉米、棉花加征15%关税,对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加征10%关税。同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告暂停美国CHS Inc.等3家企业大豆输华资质。本次加税等相关动作是中美贸易博弈阶段性升级的信号,为对美的反制措施,3月3日美国政府宣布以芬太尼为由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进一步加征10%关税。
国内外大豆、玉米的价格波动或加剧。对美国大豆加征10%、玉米加征15%的关税后,短期内预计将推升国内大豆、玉米等对美进口成本,加剧国内大豆/豆粕、玉米等的价格波动。此外,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以及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25%关税也将对全球谷物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高关税可能限制其与美国之间的谷物贸易,进一步加剧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2025年全球玉米供应将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中国的关税政策、南美的干旱天气以及美国的关税措施。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能导致全球玉米市场供需失衡,价格波动加剧,进而对全球粮食安全和经济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对美进口依赖度预计将进一步降低,利好国内生物育种板块。大豆、玉米等是饲料的主要原料,国内企业应对策略上,一方面,可能倒逼饲料企业转向巴西、阿根廷等市场寻求替代性采购。另一方面,政策可能加速推动玉米单产提升,提高自给率,利好国内生物育种产业化,有利于转基因品种商业化提速;对大豆相关产品方面,饲料、养殖企业可能减少豆粕用量,增加其他蛋白来源(如菜籽粕、棉籽粕),继续推广低蛋白饲料技术。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玉米占中国玉米进口量比例由2017年的27%下降到了2024年的15%,美豆占中国大豆进口量的比例已从2017年的35%下降到了2024年的23%,预计此次关税政策后将进一步降低对美进口大豆、玉米的依赖度。下游养殖端的成本传导方面,按照饲料成本占总成本比重60%-70%,会一定程度上增加养殖端的饲料成本压力。
此外,猪肉、牛肉进口加税将显著推高肉类加工企业进口原料成本,但由于2025年国内生猪供给将逐步恢复至高位,且国内肉类产品进口依赖度相对较低,据中国海关总署及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2024年肉类对外依存度约6.5%,预计短期冲击可控。禽肉(鸡肉)加税将一定程度削弱进口鸡肉的价格竞争力,对圣农发展、温氏股份等国内禽类养殖企业将形成价格支撑,并有利于其进一步巩固或扩大国内市场份额。
投资策略:维持行业“同步大市”评级。国际玉米、大豆行情方面,建议关注中美政策变动和南美天气对全球供应的扰动,预计价格走势以震荡偏强为主。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通过生物育种前沿技术提高粮食单产,是推进我国粮食自给能力、降低农产品对外依存度的重要措施,建议关注科研实力领先、具备转基因先发优势的优质种企隆平高科、大北农、登海种业等。若原材料价格上涨,龙头饲料公司有望受益于采购优势和配方优势,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建议关注国内饲料龙头海大集团。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风险、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新品种研发和推广不及预期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