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点评报告:政策引领,电新开启全面高质量发展时代
事件:3月5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报告提出1)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2)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加强产业统筹布局和产能监测预警,促进产业有序发展和良性竞争。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3)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4)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实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修订出台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定重点领域公平竞争合规指引,改革完善招标投标体制机制。5)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促消费成为25年主旋律,锂电充分受益可期。促消费、扩内需已成为2025年政府工作首要目标,报告提出要“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并提出“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汽车作为国民第二大消费支出项仍将是政策重要抓手,25年购车补贴将成为核心驱动力,如1月上海、南京、河北、海南等多地已明确补贴政策延续甚至加强;25年开年小米SU7Ultra爆火,全年小米YU7、问界M8等新车型推出,随着智能网联、充电网络建设等补齐,供给质量提升带动全年预期高,据中汽协,25年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94万辆,渗透率39%同比大幅提升9pcts,我们认为25年将是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迈入50+%并开启新一轮高增期的关键时期,智能化、电动化趋势不可逆转,需求支撑性强。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大发展将带来消费电子热潮带来的边际改善将赋予消费电池较大弹性空间。此外,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有望展开万亿远期市场,固态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颠覆性技术的研发升级将持续催化板块热度上行。产业层面,得益于下游稳定增长,25年排产淡季不淡,价格方面多类主辅材均实现上涨,其中铜箔、负极材料上修力度较大,我们认为经历近年供给侧快速调整,产能过剩局面有所缓解同时结构性差异显现,头部企业在需求较好的背景下迎来业绩端持续修复,未来积极关注锂电板块投资机会
政策提升储能优先级,高成长性标签确定。大力发展新型储能技术、加快推进新型储能项目布局应用等表述高频出现于上海、广东等东南部发达地区以及河南等高比例新能源装机地区的地方两会报告:本次两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此外零碳园区/工厂的建设离不开新型储能支撑,行业在政策引导下将持续增长。25年2月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强制配储制度终结,尽管短期看需求受到一定压制,但我们认为电力市场化更有望真正实现新型储能的系统性价值,长期效应显著。整体趋势看,电力系统中新型储能地位逐渐得到重视强调,25年1月《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了优先调度新型储能,3月《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重磅发布,2025年政策重心将围绕辅助服务市场、容量电价、电力现货市场等方面,相关政策在国家/地方层面的密集发布将持续助力各类储能项目的盈利机制逐步完善经济性将成为未来储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将有效带动储能市场长期良性发展。此外,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亦成为重要导向,长时储能、构网型储能等热点概念有望持续催化。
政策助力消纳,强化供改,光伏仍可期。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等,或有效解决当前光伏需求预期偏弱的问题。2024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277.6GW再创新高,截至2024年底国内风光装机占比已达到42%,其中光伏占比26.5%仅次于火电。高比例风光装机带来的消纳压力成为当前行业发展最重要瓶颈之一,关注度明显提升;此外,新能源全面入市的趋势打破传统收益模式,收入不确定性提升进一步压制下游需求。但我们认为综合24年以来发布的《关于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能源法》等政策框架,可以看出顶层设计上在推行市场化的同时制度也坚定发展新能源,多方面给予一定缓冲支撑,需求仍然可期:1)大基地项目发力,集中式光伏将提供强力支撑;2)消纳权重指标提高、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传统行业&新兴行业增设绿点消费目标等措施有望更全面开发下游场景;3)零碳园区/工厂建设提速,光伏乡村振兴等项目助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我们认为光伏周期的启动始于需求的启动,当前政策发力解决消纳等问题将推动行业走向上行周期。此外,工作报告还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24年起光伏供改成为主旋律,政策指引+产业自律加速调整,在部分政策期窗口效应下产业链价格已迎来修复信号,同时技术升级不断,有望带动光伏快速走出困境重回增长赛道
海陆风增量可期,价格内卷有望缓解。(1)政策端:2025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大有效投资。风电项目经济效益优于光伏,十五五期间风电有望受益新能源装机需求增长及结构占比提升保持较快增长。短期来看,我们认为分散式风电、老旧风电机组升级改造恰逢大规模设备更新,有望为风电装机贡献新增长点,2025年风电下乡有望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政策有望深入推进,“两新”政策也有望带来陆风设备更新。海风作为海洋经济重要代表呈现边际向好趋势,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的通知》,深远海风审批程序有望加速明晰,推动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此外,新能源全面入市,但明确2025年6月日前已开展竞配的海风项目,按照现行政策,叠加各海洋大省2025重大项目覆盖较多海风项日,广东江苏项日加速开工,2025年海风增量可期。(2)产业端:从订单口径来看,根据伍德麦肯兹数据,2024年国内新签风机订单量达到180GW,同比增长83%,陆风169GW的订单量,占比94%,海风新签订单量11.6GW.同比增长53%。根据CWEA数据,2024年中国风机直接出口创历史新高达5.19GW,同比增长41.7%。我们认为2025年国内海风高弹性助推风电高增,预计2025年陆风/海风装机达90-100GW/12-16GW,同比增长25.35%/250%。同时,整治“内卷式”竞争,改革完善招标投标体制机制,叠加出海高毛利风电产业链价格有望逐步企稳。风机整机厂商毛利率有望2025年好转,零部件价格稳定,大兆瓦结构性紧缺或带来价格微涨。
加速全国电力统一市场建设,关注现货市场、特高压及配用电智能化。2025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实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我们认为2025年全国电力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全国电网投资有望超过8200亿元,特高压及主网建设仍为电网重心,配网建设有望逐步落地,从“建网”向“强网”演化,增量可期。(1)《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2025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60%(2024意见为55%)和消费总量占比20%(2024意见为18.9%),新能源的消纳和调控机制进步完善。目前,我国现货市场正由试点地区向全国范围推广,广东、山西、山东、甘肃、蒙西已转入正式运行,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自2023年底由连续结算试运行转入正式运行。未来现货市场有望发挥价格发现功能,和中长期交易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和容量市场等多种市场化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2)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积极推动蒙西-京津真、藏东南-粤港澳、巴丹吉林-四川、南疆-川渝4条特高压直流核准开工,政策指引向好,我们预计2025年/2026年直流特高压核准开工4条/4条。(3)配用电智能化: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作为电网投资主体,持续布局人工智能。2024年12月,国家电网公司举行发布电力大模型,建成覆盖公司总部和27家省公司的统一开放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平台,2025年AI人形机器人“天工”在国家电网进行智能电力运维工作,南方电网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完成了开源大模型DeepSeek的本地部署,国网信通模型服务云MSC平台也已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我们认为随着电网企业加大AI投入,电网投资将向信息化、智能化倾斜,配用电智能化可期。
算电协同驱动AIDC建设需求,配用电有望受益。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我们认为智算需求爆发,DC向AIDC升级。DeepSeek冲击下,AIDC仍将保持芯片功率和AIDC单机柜功率持续增长,AIDC电力需求持续旺盛。AIDC供配电系统包括配变电系统、备用电源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机架配电系统等。我们最看好电源环节,AI算力需求旺盛,服务器电源容量需求激增,芯片功率提升带动服务器电源功率升级,服务器电源迎量利齐升。AIDC供电系统架构迎技术革新,UPS供电技术在模块化、高频化方向快速发展仍占据主导,HVDC具有效率高、可靠性高、占比小等优势,渗透率有望逐步提升。
投资建议:1)锂电:需求向好龙头企业持续受益,推荐宁德时代,建议关注欣旺达、亿纬锂能、湖南裕能、当升科技、龙蟠科技、贝特瑞、星源材质等;2)储能:高确定性高成长,优选格局、盈利更优的龙头企业,推荐阳光电源,建议关注德业股份、固德威、盛弘股份、通润装备、上能电气、锦浪科技等;3)光伏:消纳瓶颈缓解助力需求超预期,供改加速产业周期回归,建议关注中信博、协鑫科技、通威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隆基绿能等。4)风电:行业基本面改善,量价齐升,建议关注东方电缆、大金重工、天顺风能、三一重能、金风科技。5)电网:国内电网需求旺盛,特高压及主网、配网数智化延续增长态势,推荐国电南瑞、许继电气、中国西电、平高电气、特变电工、四方股份、东方电子、国网信通。GPU功耗提升叠加国内加大AI资本开支,AI服务器电源高景气赛道量利齐升,空间广阔,建议关注麦格米特、欧陆通、中恒电气、科华数据。6)人形机器人:0-1产业化加速,电机、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厂商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建议关注汇川技术、鸣志电器、宏发股份、信捷电气、江苏雷利、兆威机电、富临精工、申昊科技。
风险提示: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电力需求下滑或新能源发电消纳能力不足的风险,算力需求不及预期,资源品或零部件短缺导致原材料价格暴涨、企业经营困难的风险,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行的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