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研报 中国汽车全球化:出海塑新格局,挑战中迎新机

中国汽车全球化:出海塑新格局,挑战中迎新机

行业研报 76

  我国乘用车出海的空间有多大?——预计2030年有望达899万辆。在中国乘用车产品竞争力提升、部分市场竞争格局优化以及部分市场新能源转型积极驱动下,2023年我国乘用车整车累计出口383万辆、同比增长62%,2024年1-4月出口总量累计148万台、同比增长37%。我们认为中国乘用车出海将延续优异表现,主要增量将来源于:1)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加持下中国汽车产品力持续提升,在欧洲、泰国等新能源转型积极市场实现突破;2)车型性价比优势持续提升,在发展中国家实现市占率增长。结合各市场规模及成长性、消费偏好、竞争格局、贸易友好度、新能源转型进度等要素,我们测算2024年我国乘用车出海空间有望达到510万辆、同比增长33%,到2030年有望达到899万辆。其中上汽、奇瑞、长城、比亚迪等将贡献较大增量。

  我国乘用车出海难在哪?——1)贸易壁垒:目标市场通过加税等方式保护本土产业,如欧盟启动双反调查、美国将自华进口的电动车关税提高至100%、俄罗斯提高报废税、巴西提高电动车进口关税;2)产品:进入海外市场时车企需面对各国强制性认证、环保法规、数据安全法规等,以及各国因气候、地理环境、经济水平而产生的差异化消费偏好,因此需做适应性开发和改变;3)渠道:基于消费习惯不同各国销售模式存在差异,同时在渠道网络搭建与管理时会存在存量渠道被占据、经销商认知与信心不足等问题;4)出海≠出口,物流、金融、售后均需配套“走出去”。

  我国乘用车如何实现高质量出海?——1)生产本地化:在规避贸易风险、顺应政策引导、辐射更多国家等多重需求推动下,海外建厂是中国车企出海的必然趋势;2)产品本地化:自主车企建立了海外研发中心、在车型开发阶段已从全球化角度考量;3)运营本地化:销售模式的选择应充分结合当地市场特点和法律法规,同时应派驻团队常驻目标市场、并引入当地人才,采用加强激励力度、全方位培训等方式实现经销商提质增效;4)运输自主化:目前已有包括上汽、比亚迪在内的多家车企进行了滚装船自营,将有效应对运力紧张和运费波动的风险。

  投资建议:1)长城汽车:2024年出口销量有望达到40-50万辆,同时新能源越野有望带来高弹性增长、全面变革下主流市场有望超预期;2)比亚迪:我们预计2024年比亚迪的出口量有望达45-50万辆,同时销量基本盘有望再上台阶、高端化持续突破。

  风险提示:海外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海外宏观经济下行;贸易壁垒增加;市场竞争加剧;车企新车型导入、新区域开拓等不及预期;文中相关测算不及预期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