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研究:新一轮化债是怎样影响基建投资的?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1-10 14:53:46 评论:0

  新一轮化债方案落地后,对后续基建影响如何,部分人士担心化债会挤兑基建,二者不可兼得,但我们认为这轮化债和基建并非“不可兼得”。

      化债背景下,基建增速并非不能实现高增,2022 年就是典型例子。2015年以来,我们存在持续的化债,不算最新的化债方案,可以将过去的化债划分为四轮化债。我们一直处在持续的化债举措之中,而2018 年-2021 年成为基建投资的低谷期,直到2022 年基建投资增速恢复高增。当时正是第三轮化债(全域无隐债)阶段,仍处于化债背景之下,但2022 年的基建增速接近10%,为2018 年-2023 年的最高水平。可见,在化债背景下,基建增速并非不能实现高增。

      最新一轮化债方案能有效缓解基建资金的挤兑。第一,最新的化债方案直接减轻了2024-2028 年间地方政府需化解的隐债规模。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明显下降,地方化债占用资金小于无化债方案的情景,这实质上减少了其对于基建资金的挤兑影响。第二,每年0.8 万亿化债专项债和基建同享新增专项债的投向,但这种挤兑或会随着2025 年新增专项债规模的提高和特殊国债的发行而被补充、对冲。第三,严控新增项目的12个省份并不属于新增专项债规模的前列。在严控重点省份新增项目时,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规模依旧可以向专项债大省倾斜。

      2025 年在“化债+增加刺激”下,基建增速有望提升。最新的地方化债方案后,基建资金的挤兑得到有效缓解,而当前的基建投资并非没有空间,过去几年多个基础设施细分行业平均投资增速均跑输同期名义 GDP 平均增速。这些行业都有进一步增加投资的空间和必要。当前出口不确定性较大,在地产投资下行之下,基建投资发力也存在其必要性。若 2025 年追加刺激基建 15000 亿,基建增速有望得到提振。

      风险因素:国内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等。

机构: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解运亮/麦麟玥 日期:2025-01-1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