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动态观察系列(七):生育补贴促消费的经济账

股票资讯 阅读:11 2025-03-21 08:11:37 评论:0

  继“两新”之后,今年生育补贴能否成为提振消费的另一正反馈?尽管近期有关生育补贴的新闻令人应接不暇,但背后仍有两大疑点没有解开:一是内蒙古呼和浩特的案例能否在全国得以复制?二是对于中国而言,多大力度的生育补贴才能起效?我们认为当前对于改善出生率最“立竿见影”的方案,是将生育补贴发放集中在低线城市,且确保对一个家庭的补贴力度在当地人均GDP 15%以上。

      多大力度的生育补贴才能奏效?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之间,这个问题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答案。我们尝试划分为经济发达、欠发达两组地区加以讨论:

      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一个家庭的补贴力度建议在当地人均GDP 15%以上。

      结合此前低线城市中攀枝花、克拉玛依等地的案例来看,为一个家庭提供当地人均GDP 15%左右的生育补贴,才能促进本地出生人口提升,当然这仅是“刚好”可能促进生育情况改善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低线城市,育儿假、托育中心等配套机制重要性较低,仅发放补贴就够(参考四川攀枝花)。因此仅发放补贴的呼和浩特,其对一个家庭的最高补贴高达当地人均GDP 的94%,预计当地生育率的改善将“立竿见影”。

      经济发达地区:补贴力度更大,同时配套机制也不能丢。其实一线城市中也有早期发放生育补贴的案例,比如最近讨论最多的深圳,早在2023 年便有过相关经历,但当地的出生人口数量并没有起色。究其原因,一方面,当时深圳对一个家庭的最高补贴力度为人均GDP 的9.7%,这对于高生活成本的一线城市来说远远不够;另一方面,鼓励生育并没有其他配套机制的“加持”。

      考虑到我国发达地区促进生育的案例较少,或许可以从邻国吸取经验。从补贴形式来看,参考韩国的最新情况,对一个孩子的补贴力度占人均GDP 的20%左右(无论几胎),同时有育儿假、日托服务等配套机制的“辅助”,才有可能带动生育率改善。对标国内一线城市来看,人均GDP 的20%相当于每个孩子至少补贴4 万元左右。从政策推进来看,参考新加坡和韩国,鼓励生育政策在发达地区并不会“立见成效”,重要的是后续如何不断“改良”政策、改善居民生育观念。

      “箭在弦上”的生育补贴,预计将在二季度正式落地。参考去年“刺激消费1.0”的“两新”政策,从给出政策方向指引到全面落实政策间隔了约7 个月时间。根据时间线,这一次身为“刺激消费2.0”的生育补贴,预计将于二季度在地方层面集中释放——早在去年10 月,国务院便提出要“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随着两会进一步强化政策导向、提出“发放育儿补贴”,发改委开始“积极加紧制定”。以呼和浩特为首,接下来便是地方发放生育补贴的“高峰期”。

      二季度生育补贴集中在“中间地带”的政策效果最好。对于财政自给率较高、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政策真正起效的时间和金钱成本更高,通过“人口虹吸效应”吸引外来劳动力的“性价比”更高;财政自给率较低的地区,持续推行育儿补贴政策的压力较大。因此,预计出生率较低、财政自给率适中的地区将成为接下来生育补贴发放的核心区,内蒙古也恰好处于这一“地带”中。

      风险提示:信息统计不完全;未来政策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

机构: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陶川/钟渝梅 日期:2025-03-2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