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半月观:“新的增量政策”有哪些?

股票资讯 阅读:12 2025-03-24 11:01:22 评论:0

  近半月,全国两会后高层密集调研地方、多部门学习传达学习两会精神并研究部署落实等。

      我们对每半月重大政策进行跟踪:1)中央、部委重要会议与政策;2)地方政策;3)行业与产业政策。本期为近半月(2025.3.11-3.23)的政策跟踪。

      核心结论:总体看,近半月政策继续聚焦两会精神落实、并“预告”了多项增量政策,具体有6 大焦点:一是3.23 总理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 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从经济运行、两会政策、国际变局三大视角切入,重申对中国经济运行、宏观政策实施、开放合作的信心和决心,重点关注“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必要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应主要是指更大力度的中央加杠杆);二是全国两会后高层密集调研贵州、广东、福建等地,各地调研侧重不一,其中,科技+开放+稳外贸+就业+安全是关键词;三是3.12 国常会讨论通过《国务院2025 年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强调抓好落实、做好政策储备,特别提及要在“要素保障、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先行先试”方面强化对地方的指导支持,应会倾向浙江、广东、福建等经济大省;四是央行等多部门学习传达全国两会精神、研究具体落实举措、多是即将出台政策的“预告”,包括择机降准降息、加快出台海关促外贸稳增长措施、实施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加大“长钱入市”力度和进度等;五是3.16 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强调需求改革、供给升级、民生保障、政策协同,首次在促消费下提及“稳股市、稳楼市”,首次提出“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推动新技术消费应用等,3.14 金监总局也印发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要求消费贷降息、提额、延期(已有个人消费贷首年利率低至2.4%);六是各地进入两会后政策密集出台期,多聚焦促消费+生育补贴+科技创新,典型如呼和浩特给予一胎1 万、二胎5 万、三胎10 万补贴,并叠加三孩以上自由择校、诚意满满,深圳表示正在制定相关政策。其他可关注,央行Q1 货币政策例会、中医药产业拥抱“AI”。继续提示:2025 年政策大方向已定,接下来属于落地期,近期有3 大特别关注:1)各部门各地学习两会精神,并对标抓落实的细化部署;2)地产销售、基建实物工作量、出口等基本面相关指标的演化情况;3)中美关系,尤其是关税进展和可能的中美高层会晤。

      一、重要会议与政策:高层密集调研、多部门预告增量政策、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1、重要会议:关注全国两会后高层密集调研、多部门学习传达两会精神、央行Q1 例会。

      >3.23 总理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 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讲话从经济运行、两会政策、国际变局三大视角切入,重申对中国经济运行、宏观政策实施、开放合作的信心和决心,重点关注此次继两会后强调要“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必要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也要以稳信心、强科技为核心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全国两会后高层密集调研贵州、广东、福建等地,各地调研侧重不一,其中,科技+开放+稳外贸+就业+安全是关键词,如贵州和陕西调研侧重科技创新,福建调研侧重稳外贸、稳民营经济,云南调研侧重对外开放、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广东调研侧重稳就业、也要发挥好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等,重庆和四川调研侧重保稳定、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往后看,此次调研或也给各地布置了“硬任务”,可关注各地出台针对性举措。

      >央行等多部门学习传达全国两会精神、研究具体落实举措、多是即将出台政策的“预告”,其中:1)国资委将推动央企扩大有效投资,聚焦“两重”“两新”布局一批强牵引、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2)央行重申,“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择机降准降息”;3)海关总署将出台稳外贸组合拳,包括“加快出台海关促外贸稳增长措施,实施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加紧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适时出台针对性支持措施,促进东、中、西、东北地区产业协作和联动发展”等。4)证监会将继续发力稳股市、支持科技创新、深化改革、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对应加大“长钱入市”力度和进度、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等。

      >3.18 央行召开2025 年一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基本延续此前政府工作报告、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等的提法,包括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择机降准降息”等。此外,例会继续强调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表示“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研究  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融资、促进消费和稳定外贸”。

      往后看,货币宽松还是大方向,降准降息应只会迟到、不会缺席,短期降准概率大于降息。

      >近期央行接连召开2025 年度信贷、科技、支付结算、国库工作会议,部署年内相关领域主要工作任务,重点关注信贷和科技两大维度,其中,信贷工作以落实好“五篇大文章为核心、“着力推动提升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可得性”,科技工作主要指向“强化央行履职的信息科技支撑。推进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3.12 国常会讨论通过《国务院2025 年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强调既要“细化措施加快落实,与各种不确定因素抢时间,紧抓快干、靠前发力”,也要“做好政策储备,确保需要时能够及时推出、尽快见效”。此外,本次提及强化对地方的指导支持,尤其是“要素保障、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先行先试”拿出具体方案,应会倾向浙江、广东、福建等经济大省;紧接着3.21 国常会聚焦研究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有关举措,且明确提出“对确有必要新出台的涉企收费政策,要加强合法性、公平性以及社会预期影响等方面的审核”。

      2、部委政策: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发布;金监总局要求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

      >3.16 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强调需求改革、供给升级、民生保障、政策协同,首次在促消费下提及“稳股市、稳楼市”,首次提出“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推动新技术消费应用等。据3.17 国新办发布会,多部门预告下一步围绕促消费出台针对性举措,包括人社部将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商务部将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陆续印发各地分领域实施细则;央行将会同金融监管等部门,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扩大消费的专门文件;市场监管总局将严格开展监管执法等。

      >3.14 金监总局印发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涵盖增加消费金融供给、优化消费金融管理、开展个人消费贷款纾困以及优化消费金融环境,对于此前备受关注的消费贷,此次进一步要求降息、提额、延期,即“适度优惠,针对长期、大额消费需求,从消费贷款额度、期限等方面给予支持”。此外,据证券时报报道,近期已有个人消费贷首年利率低至2.4%,后续也有望进一步下调以支持促消费。

      二、地方政策:各地进入两会后政策密集出台期,多聚焦促消费+生育补贴+科技创新。

      各地进入两会后政策密集出台期,多聚焦促消费+生育补贴+科技创新,典型如近期市场关注度较高的呼和浩特,发布一胎1 万、二胎5 万、三胎10 万补贴,力度超预期、且进一步支持三孩及以上家庭的孩子可以在全市范围内自由选择学校,诚意满满,深圳也表示正在制定相关政策;浙江发布提振消费转型行动方案,且“将进一步加强智能穿戴、自动驾驶、脑机接口、机器人等新型消费和未来消费领域重大项目、应用场景的谋划落地,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此外,广州将成立产业办、专门推进人工智能相关工作。

      三、行业与产业政策:关注南京房票新政、苏州人才房票等;中医药产业拥抱“AI”。

      1、促消费专项行动支持“稳楼市”,关注南京房票新政、苏州将出台举措支持新市民购房。

      近期3.16 中办、国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首次在促消费政策下提出“稳楼市”,主要举措可能落脚于继续加大公积金贷款支持力度(降利率、支持公积金余额付首付等)。此外,关注南京公示房票新政,将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纳入使用范围,并允许购买非住宅;苏州将出台举措支持新市民、青年人购房,包括“三低一宽”特色化金融产品(低首付、低利息、低月供、宽期限)以及人才房票。

      2、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拥抱“AI”。3.20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目标形成“传承创新并重、布局结构合理、装备制造先进、质量安全可靠、竞争能力强”,特别提到要拥抱“AI”,即“推进中药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加强中药科技创新,包括“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中药的支持力度”等。

      风险提示:外部环境、政策力度、地缘博弈等超预期变化。

机构: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熊园/朱慧 日期:2025-03-24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