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出台 供需两端协同发力 提振内需助力经济回暖

股票资讯 阅读:11 2025-03-24 16:55:45 评论:0

  摘要: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下称《方案》)部署了8 方面30 项重点任务,包括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等。此次《方案》突出了供需两端综合发力的特点,在需求侧加大政策力度,在供给侧优化创新体系,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针对性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消费市场的逐步回暖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预计2025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突破50 万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消费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有望提升至60%以上,明显高于2024 年。同时政策刺激下的消费升级有望进一步带动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债券市场活力和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2025 年1-2 月消费市场整体回暖,复苏基础还需巩固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中之重。年初以来,消费数据在总量、结构和信心等多个方面呈现出积极的态势,显示出消费市场回暖和升级趋势。然而,受外部环境复杂、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居民收入增长放缓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消费潜力释放仍不充分,需求端动能尚未完全激活,消费市场的复苏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

      亮点一:消费增速回升,市场整体回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2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3,731 亿元,同比增长4.0%,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5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表明,消费市场呈现回暖态势。消费增速的回升得益于宏观经济政策的持续发力以及消费者信心的逐步恢复,特别是在春节期间,消费需求的集中释放为市场注入了活力。

      亮点二: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品质需求增长。消费升级是近年来中国消费市场的重要特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对相关商品销售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1-2 月的数据显示,限额以上单位的粮油食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1.5%和25.0%,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家用电器  和音像器材类等商品零售额也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和科技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正在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向追求品质生活转变。

      亮点三:服务消费表现亮眼,文旅需求走高。1-2 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4.9%,尽管增速较去年12 月有所回落,但仍高于整体消费增速。春节期间,文旅消费需求显著提升,飞机票、旅游、电影及演出票等服务价格大幅上涨。这表明,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服务消费在整体消费中的比重逐步增加,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

      尽管消费出现了积极向好的态势,但消费市场的复苏基础仍然不够稳固,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挑战。从消费结构来看,消费分层现象较为突出,中高端消费增长较快,而传统消费增长相对乏力,反映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尚未充分释放,消费市场的整体均衡发展受到一定制约。从物价趋势来看,1-2 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7%,反映出市场需求不足、部分商品供大于求的问题,这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投资积极性,进而对消费市场产生影响。此外,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以及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依然存在,外部环境的复杂严峻可能对我国的出口和相关产业造成冲击,给经济增长和消费市场的持续复苏带来外部压力。

      二、《方案》靶向发力,为消费潜力的持续释放奠定坚实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均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今年各项重点任务之首,时间紧任务重,必须迅速行动、精准发力。《方案》的出台,从提升消费能力、提高供给质量、增强消费意愿、解决制约消费突出矛盾问题等方面,系统部署了全面提振消费的具体举措,不仅着眼于消费市场的复苏,更注重通过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产业升级等长效机制,为消费潜力的持续释放奠定坚实基础。

      发力点一:需求侧政策加码,三管齐下提升消费能力。《方案》从增收、减负、保障三个方面协同发力,为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提供全方位支持。增收方面,不仅强调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还首次在促销费文件中提出“多措并举稳住股市”,通过丰富债券投资产品品种、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增强居民财富效应。减负方面,方案精准聚焦居民在生育养育、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高成本问题,提出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提高学生资助补助标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举措,切实减轻居民支出负担,增强消费信心。保障方面,方案通过强化公共服务保障,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加大生育  养育、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保障力度,完善消费配套措施,既能缓解居民后顾之忧,也将为长期消费潜力释放奠定基础。

      发力点二:供给侧创新体系,多维度推动供需高效匹配。《方案》聚焦高质量供给扩容,通过多维度创新消费供给体系,推动供给与消费需求的有效匹配,为促进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提供重要支撑。一是破除消费限制。方案明确提出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开放试点,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等,这些举措为优质商品和服务的扩容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满足多元化需求。方案积极推动抗衰老、银发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托育服务,“一次审批,全国巡演” 这一政策创新将优化演出市场的审批流程,提升运营效率,还将为文化消费市场的繁荣注入新动能。三是释放刚性需求。方案着眼于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领域,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推动大宗消费领域的更新升级,充分释放刚性需求潜力,带动产业链发展。

      发力点三:消费信心提升,信用赋能消费环境优化。方案强调完善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健全养老、家政、旅游等民生领域的消费信用机制。近年来,我国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在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领域,信用评价机制已初步形成。例如,电商平台的用户信用评分、共享经济的信用记录等,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此外,部分民生领域如养老、家政、旅游等也开始探索建立信用机制,通过信用评级、黑名单制度等方式规范市场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方案》中完善信用体系新举措的落地将进一步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促进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方案》落地实施,将全面提振内需助力经济复苏消费市场的逐步回暖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一是从社零增长来看,社零增速的提升将直接反映消费市场的回暖情况,特别是家电、汽车、文旅等重点领域的快速增长,将成为社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同时,线上消费的持续增长也将为社零增长注入新动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突破50 万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二是从拉动经济来看,2024 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5%,拉动经济增长2.2 个百分点。2025 年通过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优化消费环境等措施,将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同时通过消费升级带动产业结构优化,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预计今年消费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有望提升至60%以上,明显高于2024 年。三是从消费投资情况来看,消费升级趋势将推动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特别是在绿色消费、智能消费等领域,相关产业链的投资需  求将显著增加。消费市场的回暖将带动相关行业的投资需求,特别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投资增速有望提升。

      债券市场将从拓宽融资渠道、优化市场结构以及提升投资者参与度等方面支持消费。一是专项债券支持城市政府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为消费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二是绿色债券和消费金融债券的推广,将为绿色消费和消费信贷创新提供低成本融资渠道。三是进一步丰富适合个人投资者投资的债券相关品种。例如,推出更多低风险、收益稳定的债券产品,吸引更多个人投资者进入市场。这些举措不仅丰富债券市场的产品种类,还将吸引更多资金流入消费相关领域,激活市场活力。

      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有望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下实现突破。一方面,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推动信用信息的跨部门、跨平台共享,构建全国统一的消费信用数据库,提升信用评价的科学性和公信力。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实现信用数据的实时更新和精准分析,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更加透明的信用参考。此外,针对养老、家政、旅游等民生领域,建立健全行业信用标准,强化信用惩戒机制,将有效规范市场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消费领域信用体系的完善不仅是优化消费环境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研究员:涂文婕 日期:2025-03-24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