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看宏观:经济持续性如何?
核心观点
高频数据描绘一季度复苏图景,消费和生产的脉冲效应较强。这也是节后股强债弱的基本面底色。
穿透底层,开年至今经济动能源自三处:
①全球“抢出口”对生产拉动效应明显。
②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扩容对于居民大宗消费形成支撑。
③假期人流季节性演绎带来服务消费脉冲。
还有就是一线和强二线高频地产反馈的热度信息,令市场对地产热度有了新期待。只不过本轮地产能级城市分化强于以往,当下三四线城市地产未见显著拐点。
展望二季度,基本面驱动力乃至资产风偏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
抢出口效应持续性,以旧换新政策效果,一线地产成交热度的边际变化,还有就是全球关税浪潮如何演绎。
节后中国资产经历明显交易转向,债券显著回调,权益市场风偏明显修复,然而内需定价的实体大宗表现平淡。资产价格的信号并非完全一致。
1-2 月经济数据平稳开局,然而金融数据和通胀数据表现平淡。事关国内市场的风格切换,而不同维度的数据表现仍存在分歧,市场普遍关注本轮经济复苏的真实表现。
为更好捕捉经济活动的边际变化,我们使用多维度高频数据详尽追踪生产、消费、出口、基建、地产各个实体板块,以期完整勾勒当前实体经济增长的真实图景,进而评估“复苏交易”的持续性。
一、高频下的基建:中央主导基建边际改善
高频数据下的一季度基建仍在延续2024 年“中央加杠杆,地方缓投资”的趋势。
一季度建材消费普遍偏弱,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仍低于往年同期,映射地方主导的基建增量有限。
中低频的工程机械数据显示,1-2 月挖掘机开工小时数大幅高于往年同期,指向中央主导的基建(水利)出现边际改善。
挖机销量同比大幅正增,和基建投资相关性偏弱,或仍指向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政策线索。
二、高频下的出口:去年底开始一波抢出口
高频数据下的1-2 月全球“抢出口”效应明显升温,和我国出口月度数据反馈的信息颇为一致。
3 月出口或仍然维持稳健增长,关税的压力或在二季度逐步显现。
一方面,进入3 月以来,“抢出口”的趋势仍有一定延续。3 月我国EPMI 出口订单环比上升11.3 个pct 至56.3%,环比上升幅度高于春节时间类似的年份(2014、2017)。从其他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高频出口数据来看,韩国3 月前20 日日均同比为8.2%(1-2 月为+1%)。从港口运量来看,我国重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仍大幅高于往年同期水平。
另一方面,二季度关税的压力仍不容忽视。本轮美国对中国加征10%关税(3 月4 日起)的负面影响已有所体现。从运价来看,3 月以来中国对美西、美东运价降幅已经高于整体。随着4 月2 日对等关税细节落定后,关税对出口的负向拖累或逐步显性化。
三、高频下的生产:工业品出口带动作用明显
节后复工强度仍呈现较为明显的梯次:中高端制造业生产扩张最为明显,中低端制造业和上游高耗能行业生产表现相对偏弱。
1-2 月工业增加值数据和二产用电增速出现明显背离,和行业的高频指标表征的信息一致,共同指向本轮全球“抢出口”动能偏强,且对生产的拉动效应显著。
3 月以来,铁路运输等货运高频指标同环比延续改善,表征工业生产的活跃度大体延续。
四、高频下的地产:高能级城市地产成交活跃
1-2 月高频下的地产销售面积和房价表现,高能级城市呈现较强的修复动能。
3 月高能级城市地产成交规模仍处阶段性高位,但三个边际变化需要持续跟踪。
一是,百城土地成交出现明显量缩;二是,30 大中城市新房成交同环比表现较2 月修复空间压缩;三是, 重点城市的二手房成交出现单周环比回调。
五、高频下的消费:以旧换新和节后人流趋势
1-2 月消费修复的主线是人流趋势和以旧换新政策扩容。
春节假期的影响持续,1-2 月市场消费的亮点集中在旅游热度、和观影等服务消费。
商品消费方面,以旧换新开局良好。2025 年安排3000 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首批810 亿元已经于1 月初下达到地方。今年前两个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家电一级能效产品销售额6000 元以下手机市场销量均有明显增长,以旧换新开局良好。
3 月消费重点关注,节假日带来的脉冲式服务消费降温后,“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红利的持续性。
六、高频反馈的经济动能:兼论1-2 月经济数据1-2 月经济数据公布,和高频数据高度吻合的是,消费和工业生产表现占优。评估工业生产和消费的持续性,前者取决于抢出口效应何时降温,后者取决于以旧换政策的持续性。
开年工业生产偏强的底层线索是,本轮全球“抢出口”动能偏强。后续需要密切关注跟踪的是,抢出口效应何时降温。3 月以来出口的高频数据未有明显降温,关税压力或在二季度逐步显现。
1 社零消费修复的底层线索,一是,人流的阶段性脉冲;二是,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扩容。3 月以来, 出行热度已经出现边际降温,届时服务消费对社零的贡献或出现同步减弱;消费修复的持续性,仍取决于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有效空间。
1-2 月基建的增量仍体现在中央主导的项目投资边际改善,地方基建的内生动能仍偏弱。评估基建的动能则主要聚焦地方政府杠杆扩张,目前一季度高频数据尚未有地方主导基建投资改善的同步印证。
3 月建材类消费仍延续季节性改善,但需求节奏仍偏慢,仍低于2024 年同期水平。直接映射道路投资强度的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均值同样低于2024 年3 月平均水平。
结合1-2 月经济、金融数据,高频数据视角下,本轮经济复苏最大的分歧,聚焦在地产板块。
1-2月统计局公布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负增,以及1-2月居民新增信贷未能转正,和高能级城市的地产销售热度并不匹配。这意味着,全国总量层面地产销售尚未迎来实质性止跌企稳的拐点,三四线城市地产承压的格局未见缓释。本轮地产修复路径不同于以往,并非一二线带动三四线。评估一线地产热度的持续性以及对中国内需的启示意义,需要更加谨慎。
3 月高能级城市地产成交仍较为亮眼,但修复的边际斜率出现放缓的迹象。“金三银四”之后,需密切关注一线城市地产交易热度的变化。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