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拐点系列二:MLF改革 央行利率调控换锚

股票资讯 阅读:12 2025-03-28 11:28:54 评论:0

  宏观事件

      3月24日,央行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更好满足不同参与机构差异化资金需求,自本月起中期借贷便利(MLF)将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操作。2025年3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开展4500亿元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

      核心观点

      MLF 政策属性淡化,货币政策锚点回归短端利率

      央行货币政策趋于谨慎。2024 年我国货币政策层面出现了较大转变,央行更加注重公开市场的货币政策信号传导,一方面央行通过二级市场国债买卖,调节市场的流动性供给。另一方面,7月份调整了政策框架,从“MLF→LPR”转向了“OMO→LPR”,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向了“宽松”。

      2025 年3 月24 日起,MLF 操作机制转为美式招标,央行不再设定统一中标利率,标志着MLF 彻底退出政策利率锚的角色,转为中期流动性供应工具。与此同时,央行明确以7天逆回购利率作为“唯一政策利率”,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引导短端市场利率,如DR007、Shibor,建立以短期利率为核心的调控体系。这一转变强化了利率引导的精准性,也提高了市场对政策信号的敏感度。利率政策更加透明、灵活,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央行调控的可信度。MLF的利率不再承担政策方向判断功能,市场关注的焦点也随之从“是否降MLF利率”转向“短端利率的引导与调整”。

      货币政策框架全面转型

      近几年,央行持续推进货币政策操作方式的转型,从以投放资金规模为主的方式,逐步过渡到通过利率水平引导市场预期和资金行为的路径。过去依赖于MLF、降准、再贷款等工具,更多侧重资金量的调节,操作链条较长,传导效率和透明度相对有限。而现在政策更加注重利率的引导功能,尤其是对短端利率的动态调控,以利率变动作为信号,引导市场对融资成本和流动性的判断。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货币政策的反应速度和传导效果,也压缩了套利空间,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打下制度基础。像MLF 招标方式改革、LPR 形成机制的优化、利率走廊的建立,正是这种操作逻辑转型的具体体现。总体来看,这一调整方向更加契合当前对高质量发展阶段下,货币政策需要具备更强灵活性与精准度的要求。

      国债期货策略

      单边:回购利率波动,国债期货价格震荡,2506合约中性。

      套利:关注基差走阔。

      套保:中期存调整压力,空头可采用远月合约适度套保。

      风险提示

      经济数据短期波动风险,上游价格快速上涨风险

机构:华泰期货有限公司 研究员:徐闻宇 日期:2025-03-28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