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日报:顺势而为
复盘与思考:
4 月2 日,股市进入缩量震荡状态,债市随着资金缓和重启快速下行行情。
复盘各类资产表现,股市,大盘表现较为平稳,上证指数上涨0.05%,沪深300 指数下跌0.08%;小微盘涨幅收窄,中证2000、万得微盘股指上涨0.27%、0.33%;科技股涨跌互现,恒生科技、科创综指上涨0.35%、0.16%,科创50 下跌0.16%。债市,10 年、30 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2.2bp、3.8bp 至1.79%、1.99%;10年、30 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上涨0.26%、0.86%。
商品方面,“对等关税”前夕,黄金定价异常纠结,伦敦金全天走出M 型行情,沪金微涨0.07%,纽约金上涨0.36%;银价表现分化,沪银下跌0.21%,纽约银上涨1.05%;工业金属方面,沪铜微跌0.01%,纽约铜上涨0.69%。国内其他商品方面,玻璃定价逻辑或回归基本面,涨幅收敛至0.57%,当前地产竣工尚处下行周期,玻璃涨势持续性仍需观察;国办意见提及能源定价问题,黑色系受到利好带动,螺纹钢、铁矿石、焦煤、热轧卷板、沥青分别上涨0.32%、1.09%、0.10%、0.24%、0.72%。
资金面重回宽松。虽然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维持季初净回笼操作(当日到期4554 亿元,回笼2255 亿元),但资金利率一路向下。早盘非银隔夜利率再度开于1.90%附近,但不久后便开启下台阶趋势,午后基本持稳于1.55-1.60%水平,甚至倒挂DR001;非银7 天利率也由早盘的1.92-1.98%一路下行至1.75-1.77%。全天加权来看,R001、R007 分别为1.79%、1.91%,较前一日下行3bp、7bp。这一结果也侧面印证“银行体系融出+存单发行报价”的组合,或是当下较为有效的资金松紧判断指标。
3 日隔夜资金支持清明跨节,参考以往经验,节前资金面容易小幅波动,因此即便价格略微走高,可能也不必担忧。当前资金面尚未出现明显收敛信号,节后一周税期未至,资金市场或迎来一段“甜蜜期”。
流动性大幅转松后,现券市场情绪显著提振,长端品种从 “被质疑”转为“被追捧”的状态。今日7 年及以上的中长债表现明显优于3 年内短债,这也意味着市场定价内容不仅仅是当前的资金转松,可能还伴有宽货币政策即将落地的预期,如降准、央行重启卖债等。不论这些政策短期能否落地,债市都已迈进资金面与市场预期共振的下行趋势之中,顺势而为更加重要。
往后看,10 年、30 年国债活跃券再次来到1.78%、2.00%的关键点位,这一轮能否顺利突破,“对等关税”的内容比较关键。3 月新一轮关税加征过后,美方对华的综合关税水平已达到约40%,并不算低。3 日盘前市场或面临两种可能性:若关税加征幅度接近于零,股票市场情绪或整体偏强,债市或有承压;若关税加征幅度在10%及以上,避险情绪或继续推动长端利率破位下行。
权益方面,观望情绪浓厚。市场小幅走强后回落,万得全A 涨幅曾达0.6%,最终收涨0.07%。全天成交额9927 亿元,较昨日(4 月1 日)缩量1601 亿元,为1 月13 日后成交额首次缩量至1 万亿元以下。本周一以来,市场再度进入缩量横盘的状态,指向买盘和卖盘力量同时减弱,反映出市场观望为主的态度。原因来看,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落地形式或将于4 月3 日凌晨揭晓,市场更倾向于“多看少动”,等待政策落地后再做决策。
风格方面,小盘品种相对占优,中证1000 和万得微盘股指数分别上涨0.28%和0.32%,而沪深300 则回调0.08%。对于大盘品种而言,行情基本延续3 月18 日后缩量回调的趋势,其下跌与市场配置意愿边际下降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小盘股“缩量上涨”的状态,可能与亏损筹码惜售情绪相关。从杠杆资金行为来看,3 月20 日以来融资余额缓慢回落,由1.94 万亿元的高点下降至1.90 万亿元,降幅约为2%;而同期融资担保比例却下降接近10 个百分点,指向杠杆资金处于被动扛波动的状态,尚未大规模“撤退”。从这一角度看,“小盘扛波动”与“大盘缓配置”或均为市场“多看少动”状态的体现。
港股方面,恒生指数下跌0.02%,恒生科技上涨0.35%。从板块表现来看,半导体和消费涨幅靠前,而昨日走强的医药行情边际回落。南向资金净流入117.17 亿元(港元,下同),且在行情高位回落后加速流入。从十大活跃个股来看,小米集团下跌4.19%,同时南向资金净流入20.44 亿元,可能意在博弈小米经受事件扰动后的反弹行情。阿里巴巴和腾讯控股分别净流入15.19 亿元和10.35 亿元,同时高位回落的行情边际企稳,指向港股性价比有所改善后,互联网大厂仍然是南向资金参与博弈的方向。
整体来看,市场处于美国关税政策落地前的观望状态,小盘筹码更倾向于扛波动,大盘筹码则选择暂缓配置。往后看,正股持续大幅下跌行情可能不会复现。若关税、业绩等不确定性因素落地形式较为乐观,或将推动买盘配置意愿增强,行情放量上涨;若这些因素落地形式不及预期,亏损筹码的出售意愿或将增强,行情放量下跌,同时上方兑现压力减轻。更为关键的是,今年行情和过去两年的核心区别,在于科技产业的实质性突破,行情反弹存在抓手。从这一角度看,4 月的一系列不确定因素更适合视作短期扰动,中期行情仍然值得期待。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