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能周期:变化、机遇与挑战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4-06 14:41:45 评论:0

  平安观点:

      目前宏观政策和市场的一个重要关切在于,中国产能周期能否较快回稳,这关系到增长内生动能的变化、物价指标的趋向。本文着眼于2024 年下半年以来产能周期在总量和结构层面的积极变化,资本开支层面的优化调整,展望2025 年产能周期面临的外部挑战和内部机遇。

      产能周期的新变化。2024 年四季度,中国产能利用率企稳回升,需求端回暖是主要带动力量。结构上,中下游行业是产能周期企稳的主要带动,主要包括计算机通信电子、通用设备、汽车制造,以及纺织业、纺织服装、医药制造业、文体娱乐业、木材加工等子行业,既得益于外需向好的积极影响,也受到国内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政策的支撑。在供给端,制造业投资结构优化调整,2024 年产能利用水平不足的装备制造板块对制造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回落,与新能源相关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是其中典型代表。上市制造业企业的资本开支明显放缓,尤其是民营企业调整更快。

      2025 年中国产能周期持续回稳的挑战在于,贸易摩擦对出口的扰动。从历史数据看,中国出口增速与产能利用率的变化中枢相符,因外需对中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生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2025 年中国出口的总量与份额面临一定挑战。海外需求未必能够维持强劲增长,中国出口的市场份额将受到美国关税政策的扰动。截至2025 年3 月,美国对中国商品额外加征关税已落地20%,叠加4 月9 日开征的34%“对等关税”,国际经贸环境的演变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可能干扰产能周期的回稳进程。

      2025 年中国产能周期回稳的机遇在于:1)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开序幕,改革思路已逐步明确:第一,通过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公平竞争审查,规范地方政府的税收优惠或财政奖励。第二,调整税收政策,减少特定行业出口退税。第三,完善价格治理机制,例如推动新能源发电市场化交易,以市场价格动态调节新能源装机供需平衡,减少政府补贴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第四,行业协会频繁发声,强化自律机制,遏制低于成本的招投标行为。第五,对于原材料行业,以“能耗控制”为切入点,通过碳排放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等方式约束生产,加速高能耗的低效、落后产能退出。值得肯定的是,以市场化形式而非“一刀切”的行政命令调节,减少地方政府“过度补贴”,能够给予民营企业稳定的预期和充分的信心。然而,市场化调节的速度和效果未必能够媲美上轮供给侧改革,产能优化调整的力度还有待观察和确认。2)促消费与稳地产政策对冲外需影响,总需求的相对稳定有利于产能利用率回稳。一方面,房地产周期和产能周期关系密切。在政策“持续用力”支持之下,若2025 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实现“止跌回稳”,能够加速产能周期回稳的进度。另一方面,消费成为现阶段扩大内需,提振经济增长的重中之重,对工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有望增强。1980 年代至今,美国GDP 中的居民消费占比逐渐抬升,个人消费支出增速与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关联增强。在经济转向“投资于人”的背景下,中国消费需求有望释放更大弹性,对工业需求的影响将会增强,将对产能利用率的回稳产生积极支撑。

机构: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钟正生/张璐/常艺馨 日期:2025-04-06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