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金融数据点评:政策积极效应释放 信用活动表现超预期
事件:2025 年4 月13 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5 年3 月货币金融数据:社融新增5.89 万亿元,前值为新增2.24 万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为8.4%,前值为8.2%;人民币贷款新增3.64 万亿元,前值为新增1.01 万亿元;M1 同比增速为1.6%,前值为0.1%。
核心观点:
3 月份金融数据呈现以下亮点:总量方面,社融增长较快,表现超预期;结构上,企业短期融资需求旺盛;此外,资金活化程度提升。金融数据向好背后的一致驱动因素为政策靠前发力,以及企业和居民信心边际改善。后续来看,货币政策依然将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发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一、政策积极效应释放,信用活动表现超预期
2025 年4 月13 日,人民银行公布2025 年3 月金融数据。我们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3 月份新增社融58879 亿元,同比多增10544 亿元,表现显著强于市场预期。从季节性表现来看,3 月份增量也显著高于过去六年(2019-2024 年)43991 亿元的同期均值。3 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为8.4%,较上月上升0.2 个百分点。
结构上,3 月社融口径的人民币贷款当月新增38278 亿元,同比多增5358 亿元。外币贷款连续12 个月负增长,当月减少294 亿元,同比少增837 亿元。
非标融资当月增加3705 亿元,同比少增63 亿元。
直接融资中,3 月政府债券净融资增加14828 亿元,同比多增10202 亿元,依然为社融主要的增量来源;企业债券净融资减少905 亿元,同比少增5142 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13 亿元,同比多增186 亿元。
(2)3 月金融机构口径人民币贷款新增36400 亿元,同比多增5500 亿元。从结构来看,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531 亿元,而短期贷款则同比少增67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200 亿元,而短期贷款则同比多增4600 亿元,企业票据融资同比小幅多增514 亿元。
(3)新口径下,3 月M1 同比增速为1.6%,较上月大幅回升1.5 个百分点;M2 同比增速为7.0%,与上月持平;社融-M2 同比增速差为1.4 个百分点,较上月回升0.2 个百分点。
3 月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42500 亿元,同比少增5500 亿元。结构上来看,居民存款当月增加30900 亿元,同比多增2600 亿元;财政存款减少7710 亿元,同比多减49 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8400 亿元,同比大幅多增7675 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减少14100 亿元,同比多减12610 亿元。
对3 月份金融数据,我们解读如下:
(1)社融表现超预期,直接融资增长有持续性。3 月份社融新增量不仅高于市场一致预期,且远好于往年同期表现。从驱动因素来看,一方面,开年以来,财政持续靠前发力。数据显示,2025 年3 月份国债发行量同比多增3586 亿元,地方政府债发行量同比多增3494 亿元。政府债发行依然是社融快速增长的主要动能。另一方面,人民币贷款增长强劲,成为3 月社融表现超预期的更重要原因。
主要拖累则来自于企业债券。持续的影响则在于:城投企业依然处于化债进程中,开年以来发行的置换专项债压缩了城投自身的发债诉求,以及债券市场调整冲击一级市场融资。开年以来,狭义流动性边际收敛,债券市场“适度宽松”的交易逻辑被削弱。而来自地产等高频数据表现较强,这意味着宽松政策的落地很可能会延后。以上变化导致利率走出一波快速调整,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开年低点1.6%附近快速反弹至3 月中旬的高点1.9%附近。
后续来看,政府债发行依然将维持高增速,结构上则从置换专项债开始逐步向新增项目专项债切换。随着4 月以来债券收益率的大幅下行,一级市场融资需求将出现修复。以上两大因素依然支撑社融表现。
(2)政策释放积极效应,带动短期融资需求回暖。3 月份为惯例上贷款投放的大月,因春节后开工所需的资金相对旺盛。从结构上来看,3 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量尚算平稳,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小幅增长,或反映出商品房销售“小阳春”效应。但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弱于去年同期,企业端主要的融资增量来自于企业短期融资,其中企业票据融资同比小幅多增,而短期贷款则同比大幅多增4600 亿元,两者合计占当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量的93%。
期限偏好反映出政策释放积极效应,带动短期融资需求回暖。3 月份企业短期贷款大幅多增,反映的是信贷政策更加积极,在提升额度、调降利率、有条件展期等方面,更加适配市场需求。
(3)M1 同比增速回升,狭义流动性有望进一步改善。新口径下,3 月份M1同比增速回升至1.6%,主要的增量来自于居民和实体企业存款增长,一方面反映的是开年以来政府债发行后资金逐步下拨,流入企业和居民户;另一方面,债市表现较为波动,而银行负债端的价格竞争有所放缓,因此存款脱媒的现象边际好转。以上两大原因助推了M1 同比增速在低基数上的好转。
此外,对非银同业存款纳入自律管理面临整改到期压力,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大减少,因此拖累了M2 同比增速的表现。
从以上影响因素来看,银行负债端增长的压力依然存在,但大的冲击已经过去,叠加基数效应,年内M1 同比增速在读数层面预计能维持改善趋势,有利于稳定市场的信心。
后续来看,随着宏观形势的不确定性加大,货币政策预计将加大宽松力度。3月中旬以来,国有大行1 年期同业存单利率跌破2.0%以后快速下行至1.7%附近,反映出货币政策从平衡向更加宽松的转变。二季度,货币政策依然将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发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总结来看,3 月份金融数据呈现以下亮点:总量方面,社融增长较快,表现超预期;结构上,企业短期融资需求旺盛;此外,资金活化程度提升。金融数据向好背后的一致驱动因素为政策靠前发力,以及企业和居民信心边际改善。后续来看,货币政策依然将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发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二、风险提示
财政刺激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流动性投放有缺口导致资金面出现波动。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