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点评报告:开门红落地 政策或从择机到加力
4 月16 日,统计局公布3 月经济数据和一季度GDP。如何看待经济数据的边际变化?
GDP 再超预期,生产端增长加快。一季度不变价GDP 同比达到5.4%,持平去年四季度,高于市场预期5.2%。现价GDP 同比4.59%,与去年四季度的4.62%接近。GDP 平减指数维持在-0.8%附近。与去年1-2 月增速较高、3 月增速回落对比,今年3 月在1-2 月增速较高的基础上进一步抬升。3 月工业和服务业加权同比增速较1-2 月的5.7%进一步加快,达到6.8%,推升一季度整体增速升至6.0%,与去年四季度的6.1%接近。工业服务业加权增速季度平均值与GDP 增速对比,一季度两者的差值约0.64 个百分点,接近去年四季度的0.66 个百分点,而去年前三个季度介于0.2-0.4 个百分点。两者增速差维持高位,反映规模以上企业增速相对更高。
出口带动工业增长加快约0.8 个百分点。3 月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7.7%,较1-2 月的6.2%有所加快。出口交货值对工业营收的同比拉动从1-2 月的0.68%提升至0.84%,而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加快了1.8 个百分点。这背后可能还受到春节因素的影响,去年3 月工业增加值同比4.5%,较1-2 月放慢2.5 个百分点,而今年3 月较1-2 月加快了1.8 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去年春节较今年相对较晚,开工相应较晚,对去年3 月工业生产形成更多拖累,导致基数较低。
对于各领域的数据,我们关注到三个积极信号:
第一,零售增速明显加快,限额以上增速相对更高。3 月零售同比增速达到5.9%,是去年初以来的最高增速。值得注意的是,零售额再度进行了基数调整,如直接根据今年3 月与去年3 月零售额计算,零售同比增长4.9%,这指向去年3 月零售额约下修361 亿元、约0.9 个百分点。而去年1-2 月也下修796 亿元,1 个百分点。与之相反,去年3 月限额以上零售进行了上修,幅度约353 亿元、2.2 个百分点(1-2 月上修约716 亿元、2.4 个百分点)。结合两个数据来看,去年一季度限额以下零售下修幅度较大,由于限额以下采用抽样调查进行推算,在数据可靠度方面弱于限额以上增速。
以旧换新拉动零售加快约1.6 个百分点。国补扩围带来的额外增长效应在3 月得到体现,通讯器材、文化用品、家具类、家电同比增速较去年四季度平均值加快21.7、20.6、14.4、1.5 个百分点。3 月家电、家具、文化办公用品、通讯器材类对限额以上零售的同比拉动约3.7 个百分点,明显高于1-2 月的2.2 个百分点,去年四季度的平均值为1.9 个百分点。汽车零售拉动限额以上1.5 个百分点,而1-2 月为拖累1.1 个百分点,去年四季度平均值为1.0 个百分点。五类合计拉动零售约2.0 个百分点,明显大于1-2 月的0.4 个百分点,可见国补的拉动效应明显上升,贡献了零售增速从4.0%到5.9%的84%。
第二,民间投资反弹带动投资修复,设备工器具购置拉动投资增长接近2/3。1-3 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4.2%,较1-2 月加快0.1 个百分点。拆分来看,民间投资增速从持平加快到0.4%,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增速从7.0%放缓到6.5%。当月同比来看,3 月基建(不含电力)、制造业分别较前月加快0.3、0.2 个百分点,而地产投资较弱,较前月放缓0.2 个百分点。1-3 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9%,较1-2 月的18%有所加快,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6%(去年全年为67.6%)。
第三,地产销售环比强于过去三年同期,一线二手住宅环比转涨。3 月地产销售面积、销售额环比(相对1-2 月合计值)分别为3.5%、2.7%,过去三年同期的平均值分别为-1.7%、-2.8%,不过相比2025-2019 的同期的平均值9.7%、9.7%,仍有差距。这说明今年3 月新房销售热度在边际修复中,重点关注4 月销售走向。1-3 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9.9%,较1-2 月放缓0.1 个百分点,不过新开工面积累计-24.4%,降幅收窄5.2 个百分点。融资方面,1-3 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同比-3.7%,相比1-2 月的-3.6%变化不大,明显好于去年全年的-17%,也好于去年四季度的平均值-7.6%。房价方面,3 月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0.2%,逆转了2 月的-0.1%,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也上涨0.1%,连续第四个月改善。
但同时注意到,需求不足、居民储蓄率偏高等问题仍然存在:
工业产销率仍然偏低。3 月工业产销率低至93%,较去年同期再降0.1 个百分点,这也是1999 年2 月以来最低值,指向工业供需矛盾仍然较大。从整体供需来看,3 月零售、出口交货值和投资出现不同程度反弹,但工业和服务业生产也在反弹,需求和生产加权指标分别反弹1.2、1.1 个百分点值5.6%、6.8%。供需同步反弹,使得需求相对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
居民消费倾向仍然不高。一季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例为63.1%,相比往年,较2019 同期低2.1 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低0.2 个百分点。根据可支配收入和该比例测算,参考2019 同期消费率,今年一季度人均多储蓄260 元。分城镇和农村来看,一季度城镇消费率仅58.9%,较2019 同期低2.6 个百分点,农村平均消费率76.2%,较2019 同期低0.5 个百分点,可见主要是城镇消费倾向偏低。在以旧换新拉动零售高增的同时,城镇居民消费率仍然保持低位,储蓄率依然偏高;而农村居民消费率较高,储蓄率较低。这可能指向收入较低的群体消费率较高,而收入可能相对不足。从未来政策评估的角度来看,给低收入群体发放现金补贴可以带来更多消费。而高收入群体储蓄率较高,发放现金补贴对消费的拉动效应要打更多折扣。
整体来看,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3 月出现多个积极信号。一是依旧换新等政策带动零售反弹至15 个月高点,二是民间投资反弹,三是地产销售环比强于过去三年同期。而需求相对不足、居民消费率偏低等问题仍然存在。一季度GDP 增长5.4%高于5%的目标,按照以往的历史经验推断,降准降息的必要性偏低。
但面临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新情况,政策加力可能“箭在弦上”,择机降准降息或进入兑现期。关税等外部因素的扰动,使得二季度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加大。美国加征关税不仅影响对美出口,而且会冲击全球贸易,全球制造业因信心下滑削减订单和投资,其衍生效应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增长,给外需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二季度国内经济可能转向更加依赖内需,需要对冲政策发力。在这种背景下,两会确定的财政、货币等政策可能在二季度加快落地,政策或进入加力期,以支持内需对冲外需放缓。宽货币方面,降准可能先于降息,参考往年降准降息时点,降准的时间窗口可能在4 月下旬或5 月,降息则可能在5-7 月。此外,4 月下旬政治局会议可能会储备新的政策工具。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