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行业深度报告:对等关税对轮胎行业影响:从历史来看是危机还是转机?
本期内容提要:
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对全球加税。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行政令,宣布实施全球“对等关税”政策,标志着其贸易政策的全面升级。该政策的核心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对所有贸易伙伴国征收10%的基准关税,自4月5日起生效;二是对贸易逆差较大的60个国家加征更高关税,税率根据美国单方面计算的“非互惠待遇威胁”确定,其中对中国商品加征34%的额外关税(叠加此前因芬太尼问题征收的20%关税),欧盟、日本、越南则分别面临20%、24%、46%的税率,此类关税于4月9日生效。除此之外,中国轮胎行业主要布局的东南亚地区的泰国地区税率为36%,柬埔寨为49%,塞尔维亚为37%。加拿大、墨西哥因《美墨加协定》(USMCA)合规商品获得豁免。同时新的关税措施也不适用于已经受所谓“232条款”调查影响的部分产品,如汽车和汽车零部件、钢铁和铝产品、半导体和木材等。4月10日,特朗普宣布对不采取报复行动的国家实施90天关税暂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进一步提高至125%。
加征关税对美国轮胎市场影响。我们认为,特朗普政府对全球国家加征关税,而具体到主要轮胎进口国来看,除墨西哥豁免外,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地的税率都在40%左右,如果按照232条款征收,则为25%。在该情况下,由于美国轮胎进口依赖度长期维持在60%以上,会直接推升美国轮胎的价格。但需要注意的是,轮胎消费具有极强的刚性,决定轮胎消费的是保有量和替换频率,而轮胎的替换频率由于安全等相关规定无法下降。因此关税的提升的直接承担者是经销商和美国终端消费者。但除此以外,经销商也会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税率之间的差异进行一定的贸易转移,比如此轮豁免的墨西哥地区或大幅增加对美国的轮胎出口。
本土产能影响有限,核心仍需看其在本土市场和非美市场的竞争力。尽管自2013年以来,中国轮胎企业陆续出海,且进入2022年之后出海的节奏显著加快,但中国轮胎企业的主要产能仍集中在国内。对于中国本土的轮胎产能,由于2015年和2018年美国对中国轮胎的双反和贸易制裁关税,中国本土的轮胎产品已经基本退出美国市场。因此,本轮关税基本不会直接影响到本土的产能。其次,由于美国轮胎的消费需求具有相对刚性,因此也不会存在大规模的挤出效应从而影响到其他地区的供应情况。中国本土的轮胎产能本质上仍然看其在中国本土和非美地区的竞争力。
海外产能:全球化布局仍是不能停止的步伐。尽管特朗普加税增加了全球市场的交易成本,但从全球的供给消费逻辑而言,对于中国轮胎企业而言,美国占全球市场的超过20%,且产品价格显著高于其他市场,仍是中国轮胎企业不能轻易放弃的市场。我们认为,正是有美国对不同地区持续不断地贸易制裁,中国轮胎企业中率先走出去、并实现分散化布局的企业才能与其他企业走出差距。此轮关税虽然涉及到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仍存在税率的差异。因此,具有充分分散化产能布局的企业可以在不同税率的工厂之间进行订单的切换。因此,此轮关税之中,短期会对存量的东南亚海外工厂产生冲击,但对于能快速切换至税率较低工厂的企业而言或不失为一种机遇。
品牌建设仍然迫在眉睫。在贸易制裁的背景下,核心仍是消费者、经销商和生产企业之间的博弈,谁具有更强的溢价权谁才能在关税的冲击之下收受到的影响更小。中国轮胎企业在制造端的成本优势已经十分突出,全球化布局进一步降低关税冲击的风险,但仍无法完全规避。因此,处于品牌建设初期的中国品牌如果能够持续的提升品牌力从而实现价格的提升,将是更加终极的规避贸易制裁的手段,因此长期来看,能实现品牌升级的中国轮胎才是不管在何种外部冲击中具备长期成长能力的企业。
投资建议:我们依然建议投资者关注积极出海建厂布局的轮胎公司,同时建议投资者关注积极提升自身品牌价值的公司。建议投资者关注赛轮轮胎、通用股份。
风险因素:下游需求大幅下降;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欧美对东南亚轮胎发起新一轮双反或国内外其它贸易政策有不利变动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