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德国政策调整有望重振我国移动通信出海产业链
2025年4月德国政策删除“可信国家”条款,如果德国照此执行并可能有欧盟其他国家跟进,将为中国厂商更多的参与欧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能。国内6G产业发展同出海需求重振共同利好移动通信产业链,建议关注相关标的。
支撑评级的要点
欧盟对中国5G网络供应商的限制由来已久,2025年4月德国政策调整2020年1月,欧盟通过《5G网络安全工具箱》,要求成员国评估供应商风险并限制“高风险供应商”。2023年6月,欧盟正式将华为、中兴列为高风险供应商,要求2026年前完成核心网设备替换。但执行呈现分化瑞典等国全面禁用,匈牙利等国明确拒绝限制。2025年4月,德国联盟党与社民党在组建联合政府的协议中,对关键基础设施的条款出现重大调整:最初版本(4月9日)要求敏感领域仅能使用“来自可信国家”的组件;但修订版(4月10日)删除国家限制,改为“受信任组件”,未点名任何企业。我们认为,“可信国家”被解读为排除中国企业,而最新修订版则未做限制,中国设备厂商有可能被纳入到采购范围内。
美国期望在6G时代主导规则制定,德国的改变可能为中国厂商更多的参与欧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可能。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年底,欧洲的5G覆盖率最高,占人口的72%,但是农村覆盖率相对较低,仅46%,仍然有建设空间。欧洲非洲中东业务是华为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国内设备商华为为例,根据华为年报,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欧洲非洲中东的营收为1492.06亿元、1453.43亿元和1483.55亿元,占比为23.23%、20.64%和17.21%,占比逐年下降。欧洲地区移动通信持续迭代,美国期望在6G时代主导规则制定。2023年9月德国电信宣布在商用的3.6GHz频谱基础上,叠加400MHz6GHz频谱,实现了超过12Gbps的下行峰值速率,事实上开启了5G-A网络建设;同时,2024年2月26日,美国联合澳大利亚、英国、日本、韩国、芬兰等全球十国发布6G原则,将中国排除在外。我们认为,如果德国能够按照修订版执行并带动欧盟其他国家跟进,将为中国厂商更多的参与欧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能。
国内6G产业进展较快,利好相关产业链。4月紫金山实验室在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上首次公开了最新构建的全球首个6G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该设施围绕6G六大应用场景进行技术验证测试,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较5G提升10倍以上的极致连接能力和高精度目标感知新能力。国内技术的发展和出海需求重振共同利好移动通信产业链,建议关注相关标的。移动通信产业链是以设备商为核心,上游包括天线、射频器件、高频PCU、基站配套、光通信设备、光纤光缆等,下游主要是运营维护厂商。主设备商建议关注中兴通讯;天线及射频器件建议关注硕贝德、盛路通信、武汉凡谷、大富科技、通宇通讯、灿勤科技等,小基站建议关注华工科技、星网锐捷、紫光股份等。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地缘政治风险、德国政策具有不确定性。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