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新材料行业专题研究:日本新材料发展复盘,我国新材料标的投资思路
日本的经验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利用各种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多边交流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逐渐走向自主创新,成为科技创新强国。日本后续通过“产官学”相结合的模式,经历引入、模仿、改进、再创新等方式提升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水平。(进口设备—学习技术—吸收消化—改进提高—国产)。以半导体为例,日本就经历了技术引进、技术领先到产业逐渐转移的路径;1985年后,日本半导体市占率超越美国,而在一系列美日贸易战后产业发生转移的过程中,拥有部分关键材料技术的日本企业,仍然获得了业绩的稳健增长(如JSR)。
发展新材料,我国做了什么?
总体看,在我国,“产、官、学”合作模式的发展也经历了类似的历程,但时间上稍晚于日本。目前我国新材料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首先,关键材料仍受制于人。例如,集成电路材料和显示材料等高端新材料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其次,新材料产业的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率还偏低。
新材料投资思路
参考日本新材料上市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对应股价走势,可以发现平台型公司具备极强的穿越牛熊的能力,同时结合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我们提出以下三个选股方向:
1、平台型新材料企业值得长期关注
平台型公司有以下几个特征:a)技术平台化:依托底层技术(如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等)拓展多领域应用。b)产品多元化:覆盖多个高成长赛道,如半导体、显示材料、新能源材料等。c)抗周期性强:通过多业务布局分散风险,能够在经济周期波动中保持稳健增长。
对应公司标的有:鼎龙股份(化工&电子联合覆盖)、华懋科技。潜在的平台型新材料企业我们梳理出两家均由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时代新材(与电新化工联合覆盖)和凯盛科技(与电子联合覆盖)。
2、把握材料的“1-N”进程
目前,我国多数半导体材料及部分电子材料还没有国产化,关键在于把握哪个公司率先1-N可获得更为超额的收益。如我们2024年12月在《光刻胶材料攻坚:国产替代进行时,色浆最具预期差》中提到的:徐州博康,公司为国内主要的产业化生产中高端光刻胶单体企业,随着整个产业链国产化率的提升,业绩弹性可期。KrF国产树脂的放量,建议关注强力新材、彤程新材。高端干膜的产业化,主要关注容大感光的项目进程。光刻胶原材料,建议关注世名科技(与化工团队联合覆盖)。
3、长期跟踪前沿材料的发展进度
前沿材料还在产业化的及早期,需要更长时间跟踪技术的变化及产业化落地的时点。目前前沿材料包括:超材料、超导材料、碳纳米管、钙钛矿、高端气凝胶等。典型企业有光启技术、西部超导(军工有色联合覆盖)、安泰科技等(有色覆盖)。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市场环境风险、产业化落地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