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业智能(688290)公司事件点评报告:“核+军+民”三线并进,多维优势撬动万亿高景气赛道
景业智能(688290)
事件
景业智能4月17日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76亿元(同比增加7.94%),归母净利润0.38亿元(同比增加8.40%),扣非归母净利润0.17亿元(同比增加5.67%)。
投资要点
行业景气提升,政策与需求共振打开万亿空间
我国核能产业已迈入规模化、自主化与高质量发展并行的新阶段,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支撑。截至2024年底,国内商运核电机组达57台,总装机容量6083万千瓦,叠加国务院连续三年核准超10台机组,全国在运及在建机组总装机容量突破1.13亿千瓦,规模全球第一。核技术应用领域,《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政策支持,行业产值预计从2024年2400亿元增至2026年4000亿元,CAGR达15%-20%,核医学诊疗设备、放射性药物及质子治疗中心等细分方向加速扩容。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方面,我国正处于技术突破、产业化加速与商业化落地并行的关键阶段,2024年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40亿元(近五年CAGR29.36%),政策推动下国产替代加速,2023年国产工业机器人份额首超50%,2024年占比预计提升至55.63%,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2025年)临近,产业链协同效应进一步凸显,上游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提速,下游应用场景向智能制造、极端环境等高价值领域延伸。
技术+产能+协同多维优势,卡位核工智能化核心环节
景业智能作为核工业智能装备领军者,依托深厚技术积淀与全产业链布局,构建差异化竞争壁垒。技术上,公司突破耐辐照、防爆、无传感遥操作等难题,电随动机械手、关节式特种机器人等首台(套)产品供货,防爆全向重载AGV等装备具有明显优势。产能方面,滨富合作区产业园2024年6月底完成搬迁,正式投入运营,是公司实现智能制造升级和提升交付能力的核心载体;滨江科技园已于2024年底完成装修设计,2025年1月正式搬迁入驻使用;海盐产业园已顺利完成主体结顶工程,处于设计装修阶段,预计2025年年中投入使用,支撑订单交付能力提升。协同层面,公司深度绑定中核集团、中科院等龙头单位,并联合浙大、清华攻关具身智能,布局核聚变装置配套等前沿领域。2024年公司核工业订单稳健增长,乏燃料后处理、核燃料元件制造等环节贡献基本盘,核电站智能化运维业务蓄势待发。
军工+核药双引擎启动,高壁垒场景驱动业绩弹性释放
军工领域,国防预算连续三年增长7.2%,国防军工行业向国产化、智能化、无人化倾斜,公司凭借核工场景的技术迁移能力,快速切入特种机器人(排爆、巡检)、智能保障系统等赛道,借助高品质产品交付经验,积极开拓相关客户,意向订单转化提速,有望成为新增长极。核技术应用领域,公司放射性药物自动分装系统获取多家核药企业订单,核药智能产线解决方案与秦山同位素基地、近代物理所合作落地,卡位国产化替代窗口期。此外,随着精准医疗与核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行业趋势,2030年预计核医学药物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公司积极布局,链接智能装备、核素应用和核医学三大领域,相关装备及服务商业化放量潜力可期。军工与核技术应用双赛道均具备高门槛、高附加值特征,驱动盈利结构优化。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6.11、7.52、8.75亿元,EPS分别为1.40、2.08、2.5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3.7、22.6、18.2倍。公司主要从事特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凭借核工全产业链卡位、核心技术壁垒及军工/核技术应用的战略布局,充分受益于国家战略行业智能化升级红利,业绩有望持续增长,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四足及人形机器人量产不及预期;客户需求变化风险;订单不连续风险;产业政策重大调整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