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简评报告:当前全球关税谈判跟踪分析
核心观点
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反对。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各国政府应对策略各异,大致可分为:(1)宣布单边措施换取关税豁免或缓冲空间;(2)寻求与美国政府沟通谈判;(3)低调应对,暂时按兵不动以待时局;(4)坚决反对,并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当前美方正与各国展开关税谈判,泰国、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达成概率较高,日本、欧盟等美国盟友态度正转为强硬,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中美近期多轮互征关税,未来谈判形势仍有不确定性,但不排除少数领域以关税豁免形式留有缺口或达成一揽子协议的可能。
信息或事件:
2025 年4 月2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美国有贸易逆差的重要贸易伙伴征收更高的“对等关税”。4 月9 日,特朗普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的关税提高到 125%,立即生效,但针对超过75 个国家致电美国代表,决定授权暂停这些国家“对等关税”90 天。4 月11 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公告,自2025 年4 月12 日起,我国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同日,美国宣布对部分商品免征“对等关税”,涉及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闪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模组等产品。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发布警报,告知用户其用于豁免货运关税的系统出现故障,暂未征收关税。4 月15 日,美国决定对中国大陆进口美国的部分商品关税由现在145%提高至245%。
各国与美国的关税谈判持续进行。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4 月16 日表示,在特朗普政府给出的“90 天暂缓期”内,可能完不成与主要国家的关税协议。贝森特已将英国、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和日本列为新贸易协议的首要目标。近期日本成为首个开启实质谈判的国家。4 月16 日,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在美国华盛顿与美方展开首次关税谈判,美国总统特朗普也罕见亲自出席。4 月17 日,特朗普称美国将与中国在“未来三到四周内”达成贸易协议,他同时表示,不希望看到针对中国的关税进一步提高。当天,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抵达白宫,与特朗普进行会晤,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在周四与梅洛尼的双边午餐会上,特朗普声称美国和欧盟100%会达成贸易协议。18 日,英国首相斯塔默与特朗普通话讨论双边贸易,下周里夫斯将前往美国华盛顿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春季会议,届时将与美国政府官员就贸易协议进行会谈。据媒体报道称,白宫将设工作组紧急处理对中国加征关税危机。近期中美连续多轮互征关税,未来谈判形势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但少数领域可能以关税豁免形式留有缺口或达成一揽子协议的可能。伴随美国国内经济和政治压力,特朗普态度有所软化,率先释放降温信号,但是从大方向来看,双方短期内取得突破的可能性较低。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政策态度一贯反复无常,当前释放信号主要是受限于美国国内经济和政治压力,并非真心放弃加征关税,而本轮贸易战中方态度强硬,不太可能率先妥协,除非美国先将关税水平调整至4 月前水平。另一方面,中美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核心领域对抗持续升级,双方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立场差异较大,且美国贸易战主要针对中国,其目的是遏制中国的发展。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