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纬锂能(300014)扣非归母净利润表现亮眼,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修复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4-25 14:50:52 评论:0

  亿纬锂能(300014)

  盈利能力回升,扣非归母净利润表现亮眼

  2024年公司营收486.1亿元、同比-0.3%,归母净利润40.8亿元、同比+0.6%,主要系政府补助减少。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表现亮眼,全年实现31.6亿元、同比+14.8%,毛利率17.4%、同比+0.4pcts,净利率8.7%、同比-0.6pcts,。其中Q4营收145.7亿元、同/环比+9.9%/+17.6%,归母净利润8.9亿元、同比+41.7%,扣非归母净利润6.6亿元、同比+10.3%,毛利率17.5%,净利率6.5%、同比+1.7pcts,Q4整体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及竞争格局加剧影响,公司运营能力显著提升,截至2024年底,公司存货周转天数及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51.9天和221.9天、较2023年底66.3天和171.4天变化较大,产业链议价能力加强。

  电车市场稳中有进,储能市场维持高增长

  全球电车增速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根据EVSales数据,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1752.9万辆、同比+25.1%,渗透率达到19.7%,渗透率有接近20.0%门槛。在电比油低和以旧换新等因素推动下,2024年国内市场增速超出预期,根据中汽协数据,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86.6万辆、同比+35.5%,渗透率达到40.9%,突破40%大关。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延长以及基础设施&快充技术等的进一步完善,我们维持对2025年中国电车市场的乐观预期。重卡领域电动化表现亮眼,根据EVTank,2024年中国电动重卡销量达到8.3万辆、同比+139.4%。

  储能方面,中标&装机市场双双高增。据储能与电力市场统计,2024全年国内储能中标量达191.9GWh、同比+70.4%。装机方面,根据CNESA数据,2024年中国新增储能装机达到43.7GW、同比+103.0%。

  三大业务持续发力,储能+消费领跑

  根据公司公告,2024年公司动力/储能电池出货分别为30.3/50.5GWh、同比+7.9%/+91.9%,毛利率分别为14.2%/14.7%、较2024年上半年均小幅回升。动力业务修复明显,主要系下半年公司下游客户销量高增提升产能利用率,其次公司商用车领域优势持续巩固,根据电池联盟数据,2024年公司商用车电池市场份额达到12.2%,市占率稳居第二。储能业务增长势头强劲,根据Infolink数据,2024年公司储能电芯出货量全球排行第二,核心产品Mr.Big持续引领行业技术标杆。消费电池领域公司锂亚硫酰氯电池、电池电容器(SPC)两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持续引领市场,积极开拓BBU数据中心备电、eVTOL、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用电池。

  海外产能持续推进,产业链协同已显成效

  公司积极推进海外产能,动力业务方面公司匈牙利工厂预计2026年建成投产。马来西亚年产6.8亿小圆柱电池预计于2025年初投产,主要面向消费领域。马来西亚储能工厂预计于2026年正式量产。

  公司持续深化产业链融合协同,通过合资共建等模式实现锂电池主材全产业链覆盖。公司印尼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项目已投产,年产能达镍金属12万吨、钴金属1.5万吨;11万吨碳酸铁锂合资项目实现满产并全部产能均已供应公司。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在海外政策&贸易壁垒扰动下汽车市场电动化仍呈现向上趋势,储能行业高景气度有望维持。公司为锂电池龙头企业,积极布局海内外产能,动储市占率持续增长;高端化技术持续领先,供应链体系进一步完善;在行业竞争格局加剧的情况下仍体现出一定的盈利韧性,综上,我们认为公司具备高壁垒及优于行业的增长预期,维持“买入”评级,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51.3、69.4和87.3亿元,对应PE值分别为16、12和9倍。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不景气,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国内外电车政策转向;国内外电力过剩导致储能需求不及预期;公司新产能投放不及预期;贸易壁垒;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影响盈利能力;股价存在较大波动风险。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