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行金融行业点评:规范万能险经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回归保障本源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4-28 19:54:15 评论:0

  事项:

  4月2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外发布《关于加强万能型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平安观点:

  《通知》自2025年5月1日起实施,实行新老划断,对不符合《通知》要求的存量业务,给予一年的过渡期,原则上应当于2026年4月30日前完成整改。主要内容包括:

  1)规范产品发展,进一步提升万能险风险保障水平。①明确万能险提供最低保证利率,允许最低保证利率可调。保险公司可以对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设置保证期间,保证期满以后可以合理调整最低保证利率。②禁止开发五年期以下的万能险、对期缴万能险适当提高基本保险费上限,鼓励发展长期万能险。除终身寿险、两全保险和年金保险等产品外,其他产品不得设计成万能型。万能险保险期限不得低于五年。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合理设定退保费用、部分领取费用、保单持续奖励等产品要素延长保单实际存续期限;保单持续奖励发放时点不得早于第五个保单年度末。向同一被保险人销售的同一款万能险产品,所有有效保单的基本保险费上限2万元。

  2)强化万能险账户管理。①从账户设立到注销,全流程规范账户运作。②重点规范账户结算,要求公司根据账户真实投资情况合理审慎地确定万能险结算利率。建立结算利率平滑机制,同时严格规范特别储备的使用。

  3)强化万能险资金运用监管。①集中度:万能险资金投资单一未上市股权、股权投资基金、不动产金融产品、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余额不得超过被投资企业总股本/产品规模的20%、30%、25%、25%。②非标:投资未上市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和其他金融资产账面余额合计不得超过账户资产价值的45%。③关联交易:不得通过化整为零、多层嵌套、通道业务、股权代持、资产代持、互投大股东、控股子公司等方式开展不当关联交易。

  4)强化销售管理要求,规范万能险销售行为,制定6项销售“负面清单”。弱化万能险保障属性,仅使用“利息”“预期收益”等词语宣传产品;将万能险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进行简单类比或混同;对万能险产品超过最低保证利率的保单利益提供间接或隐性担保;变相缩短产品实际存续期限等。

  《通知》聚焦保障功能有待强化、账户运作不规范、少数万能险资金运用较为激进等突出问题,在产品、风控、销售等方面从制度上规范万能险经营行为,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万能险保障水平、强化风险管控、规范万能险市场秩序,引导人身保险进一步回归保障本源。其一,允许万能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可调,有助于行业在低利率环境下更好地防范利差损风险。具体来看:1)允许万能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可调,有助于行业在低利率环境下更好地防范利差损风险。目前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为1.5%,预计《通知》主要对新业务产生一定影响,对存量业务暂无明显影响。2)要求结算利率以账户真实投资收益为基础,不得通过调整不同资产账户归属、调高资产价值等方式虚增账户投资收益,并要求同一个单独账户管理的保单应当采用同一结算利率,则有助于压实万能险结算利率、避免误导销售,短期可能会对部分销售欠规范的激进中小险企新业务开展产生一定影响。

  投资建议:监管持续从产品、渠道、费用等多环节规范行业发展,头部险企经营规范、转型坚定,预计更为受益。居民保本储蓄需求仍较为旺盛、储蓄险有一定稀缺性,预计2025年寿险负债端有望保持相对稳健。同时保险股β属性显著,若权益市场持续震荡,建议优先关注个险转型坚定、负债端发展具备韧性、资产端兼具弹性的中国太保。若权益市场持续向好,建议关注资产端弹性更大的新华保险、中国人寿。

  风险提示:1)权益市场波动导致利润承压、板块行情波动剧烈。2)寿险新单与NBV不及预期。3)长端利率超预期下行,固收资产配置承压。4)产险赔付超预期导致承保利润下滑。


平安证券 王维逸,李冰婷,韦霁雯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