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海外消费刺激政策复盘及对中国的启示(下篇)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5-04 23:33:25 评论:0

  海外消费刺激政策复盘及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当前消费增长面临短期和长期制约因素。短期来看,疫情后居民收入增长有所放缓,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居民储蓄意愿上升,消费倾向有所下降。长期而言,我国社会保障力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有待完善,制约整体居民消费增长;实际利率偏高同样也抑制了居民消费。回顾我国历史上的消费刺激政策,多针对特定品类和人群补贴,配合减税和区域消费券政策。这些政策短期内对消费有拉动作用,如 2009 - 2011 年的家电下乡、汽车购置税减免等政策,推动了相关产品消费增长。但随着产品保有量提升,以旧换新等政策效果下降,且补贴政策存在透支效应,若居民永久性收入未改善,消费在补贴结束后可能边际趋弱。

      今年提出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体现我国消费政策新方向,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标本兼治。需求侧通过多种措施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意愿。提高居民长期收入方面,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包括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促进农产品增收等;提高居民短期收入方面,通过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实施以旧换新补贴等刺激耐用品消费。同时,央行通过创设新结构性货币工具加大消费重点领域低成本资金支持,实施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在提升消费意愿方面,加大生育养育、教育、医疗养老以及重点群体基本生活等保障力度。整体来看,今年消费刺激政策不但有短期内促进特定品类的补贴措施,也同时提出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等结构性改革。

      我们预计短期内消费刺激政策的出台对年内消费有一定改善的作用,且作用相对温和,而长期则需针对提升居民消费倾向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改革,因此对消费的刺激效果也并非“一蹴而就”。对于通胀而言,尽管消费可能温和改善,但美国关税政策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下跌,年内CPI 可能维持弱势甚至逐步走低。低通胀环境也使得我国实际利率水平可能仍会偏高,制约消费刺激政策的效果。因此,破局之道可能在于货币和财政政策的配合,通过货币政策的放松压低实际利率水平,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同时缓解财政的压力。如果后续货币政策的放松加快,债券收益率也仍有下行的空间。我们预计货币市场利率和10 年国债利率今年都可能会有较大幅度的补降。

      风险

      政策不确定性,经济下行风险超预期。

机构: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雪/薛丰昀/陈健恒 日期:2025-05-04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