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态跟踪:金融发布会:“双降”之外的政策信号
今天的国新办金融发布会“既赶早也赶巧”,可以说是为4 月政治局会议后一系列稳市场、稳经济的宏观政策拉开了序幕。
“赶早”无疑是借鉴了去年“924”在开盘前释放利好的成功经验,上证指数午盘上涨0.64%,我们认为这一次“一揽子金融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更偏细水长流。
“赶巧”则是因为中美经贸谈判在即,谁能在新一轮谈判中把握主动,背后比拼的是双方的士气和耐心,首先就需要一个稳定的市场预期。
虽然市场对本次发布会第一反应的超预期是央行“双降”,但我们认为随着关税冲击的显现,真正能让经济和市场行稳致远的关键因素仍在于货币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同,预计随着“一揽子金融政策”在二季度的陆续落地,三季度增量财政政策的空间也将随之打开。
本次发布会“双降”的超预期主要在于降息。降准是意料之中,但在一季度宏观数据和股市表现较好的情况下,为何降息空间要在此时打开?一方面是4 月PMI 已经彰显了外部变化对出口的冲击,接下来预计将映射至一系列宏观数据上,经济下行压力随之或明显加大,降息体现了货币政策“未雨绸缪”的应对思路。另一方面是汇率约束的打破,在美元走弱、美国关税谈判释放积极信号的背景下,近期人民币汇率朝7.20 的点位连续升值,国内货币宽松的压力相应减轻。
住房公积金利率下调后,后续房地产需求端刺激政策空间也将进一步打开。与去年“924”发布会相比,本次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 个百分点、降息预计带动LPR 下行0.1 个百分点的利率调整幅度有限。但房地产支持政策的加码,反映出对今年4 月政治局会议“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尽快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表态的迅速落实,在近期地产修复动能“平缓”背景下,释放出进一步稳地产的积极信号。
“双降”的同时,新一轮结构性货币政策将着力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的适配性和精准性。不管是内需不足还是出口冲击,更多体现的是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挑战,在这一情况下,结构性工具有必要“多管齐下”。尤其在本次发布会上,央行新一轮结构性工具部署呈现出鲜明的“量扩价廉”特征,一方面创设多项再贷款工具,更好发挥精准滴灌作用。另一方面普遍下调再贷款、PSL 等工具利率0.25 个百分点,与总量降息形成配合、进一步压降金融机构资金成本。
除此之外,我们认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增量政策“未完待续”。4 月25日政治局会议和28 日国新办发布会上,均就“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做出部署。尽管5 月7 日发布会上暂无进一步明确,但随着后续外部冲击可能的进一步显现,政策性金融工具可作为稳定国内投资的重要抓手。回顾2022 年经验,总额7400 亿元、补充基建重大项目资本金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对实体经济的提振效果显著。
一揽子金融政策落地后,财政是否会接过“接力棒”?正如潘行长在发布会所说的“服务消费是消费升级扩容的重要着力点”,此次央行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这项工具实则是迈出了政策助力服务消费的重要一步。货币金融在服务消费领域“先行先试”,若政策效果显著,也为后续财政支持消费打开更大空间,整体体现了“边探索、边实践”的政策思路。当然,考虑到当前财政仍有存量政策(如专项债、特别国债)尚未完全落实,财政支持服务消费的增量政策可能会于年中才释放。
资本市场的相关政策体现在“稳”与“进”两个方面,分别对应4 月政治局会议对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和“活跃”的两个要求。正如吴清主席所述,“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公司作为类‘平准基金’的作用”,尤其是有央行作为后盾,当前市场的底部企稳的态势已基本确立;而随着《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落地实施,公募基金将更加突出以投资人最佳利益为导向,在激发市场活力,强化市场功能上的“进”也将进一步体现。
风险提示:信息统计不完全;未来政策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出口变动超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