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深度报告:算力平权,国产AI力量崛起
豆包+DeepSeek破局,国产大模型弯道超车。豆包和DeepSeek分别在多模态和轻量化两方面加速了国产大模型的发展进程。2024年12月18日,豆包发布豆包视觉理解模型,一举成为国内最领先的多模态大模型之一;同为12月,DeepSeek发布DeepSeek-V3大模型,拥有671B总参数、37B激活参数,成本仅为557.6万美元,但在性能上却与GPT-4o和Claude-3.5-Sonnet同属世界顶尖水平。国内其他模型厂商也加速了追赶节奏,2025年以来,豆包、通义千问、百度、腾讯混元、阶跃星辰和Kimi等其他国产大模型加速了更新迭代,例如通义千问在3月连续发布QwQ-32B与Qwen2.5-Omni等。豆包对多模态的探索,以及DeepSeek对轻量化大模型的升级节奏,有望开创大模型开源、低成本、高性能的新时代,为应用侧公司探索创新AI应用提供巨大便利,AI应用加速放量下推理侧需求有望提升。
向“芯”而行,国产算力破局元年。在国产大模型密集落地背景下,芯片厂商加速适配国产算力生态。中芯国际N+1工艺已逐步成熟,N+2持续推进,构建国产算力底座;昇腾910C量产落地,920系列研发加快,性能持续逼近国际主流水平;寒武纪、海光等在AI训推方向深度布局,硬件端多点突破,生态融合加快。云端ASIC正成为算力演进主流,谷歌、亚马逊持续加码自研芯片体系;国内翱捷科技、芯原等设计企业快速成长,覆盖多元应用场景,并与海内外头部厂商形成紧密合作,成长弹性充足。在软件层面,适配节奏同样加快。以DeepSeek为例,发布即获得17家芯片厂商支持适配,训推效率大幅提升,助力算力生态向自主可控稳步迈进。
算力基建加码,解决供给短板。国内云计算厂商正加大算力储备及模型优化投入,AI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布局逐步清晰,相关资本开支进入新一轮扩张周期。海量推理算力需求下行业供需关系显著改善,根据CloudPrice,AWS的云计算(H100)均价近一个月来上涨了76%,云计算商业模式有望迎来“量价齐升”的局面。算力基建作为云厂商资本开支落地的核心环节,华勤、浪潮等公司迅速推出适配国产算力的服务器,并针对卡间互联推出ETH-X超节点方案,而短期内,国产算力基建难以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算力租赁成为破局之道。处于数据隐私性及定制化考虑,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的亦落地本地化部署,算力一体机具备软硬结合、开箱即用、灵活定制的特性,满足本地化部署需求。
电源及液冷创新,解决功率密度瓶颈。AI浪潮下,单机柜功率密度提高,对电源及温控系统提出新的挑战。为保证数据中心稳定运行,三级供电/备电系统有所升级,供电系统从UPS向HVDC演进,超级电容亦将成为全新增量;温控方面,传统风冷难以满足高功率芯片散热需求,液冷逐步成为刚需,科智咨询预计23年到27年国内液冷市场复合增速达60%,冷却液、CDU、快接头、manifold等上游零部件成为核心受益环节。
投资建议:国产大模型持续突破,DeepSeek、豆包、MCP等开始引领全球AI产业发展,AI应用落地加速。芯片厂商也在加速适配国产算力生态。以自主可控为基石,云厂商资本开支持续加速。带动服务器、电源、存储等上游产业链环节机遇。建议关注:1)算力芯片:中芯国际、海光信息、寒武纪、芯原股份、云天励飞、翱捷科技、沐曦技术(未上市);2)服务器:华勤技术、联想集团、浪潮技术、弘信电子;3)电源:禾望电气、麦格米特、中恒电气、泰嘉股份、科泰电源、潍柴重机、科华数据、欧陆通、奥海科技;4)温控:申菱环境、英维克、溯联股份、川环科技;5)其他供应链:德明利、长光华芯、杰华特、华海诚科、华丰科技、兴森科技等。
风险提示:AI应用落地不及预期,云商资本开支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波动。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