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酝知风之银行业:关注核心指标改善,估值修复仍有空间
核心摘要
行业核心观点:“顺周期+高股息”,政策组合拳推动板块估值修复。一方面我们持续提示板块股息价值吸引力,以24年分红额计算目前板块平均股息率4.49%,相对以10年期国
债收益率衡量的无风险利率的溢价水平仍处于历史高位,且仍在继续走阔,类固收的配置价值持续。与此同时,我们关注成长性优异及受益于政策实效的区域行,区域经济修复或将提升盈利端向上弹性。最后,预期改善对于股份行的催化值得期待,重点观察来自地产和消费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以及修复情况。目前板块静态PB仅为0.65倍,对应隐含不良率超过15%,安全边际充分。个股维度,我们推荐:1)基本面稳健,受益于政策预期修复的区域行(成都、长沙、苏州、常熟、宁波),并关注股份行困境反转预期下的配置机会(兴业、招行);2)高股息个体的配置价值依然突出(工行、建行、上海)。
行业热点跟踪:非息扰动盈利,关注核心业务改善趋势。截至4月末,42家上市银行2025年1季报披露完毕,25年1季度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同比负增1.2%,增速较24年下降3.5pct。个股来看分化持续,部分银行盈利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大中型银行中农行(YoY+2.2%)、中信(YoY+1.7%)和浦发(YoY+1.0%)增速较快,区域行中增速较快的有杭州(YoY+17.3%)、齐鲁(YoY+16.5%)、青岛(YoY+16.4%)。盈利分解:非息扰动营收,关注利差及中收业务改善趋势。从收入端分解来看,25年1季度上市银行营收增速较24年
下行1.8个百分点至-1.7%。拆分来看,净利息收入和中收表现均较为积极,降幅收窄:1)25年1季度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7%(vs-2.1%,24A),存款成本改善一定程度缓和利差业务收入压力;2)手续费方面,1季度上市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负增0.7%(vs-9.4%,24A),降幅明显收窄,随着银保代销费率调降影响消退以及年初以来理财、基金等其他金融产品需求的抬升,中收呈现企稳修复趋势。其他非息方面,受25年1季度债券市场波动加大以及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银行其他非息增速明显下行,25年1季度其他非息同比负增4%(vs31.1%,24A),成为营收的拖累因素。展望2025年后续季度,我们认为板块盈利端的波动有望逐步修复,利差业务和中收展现出的积极信号有望在后续季度持续,一方面银行负债端红利仍在释放通道中,即使未来资产端定价仍有调降的可能,但我们认为依托负债端成本的管控,银行2季度后行业息差有望维持稳定,另
一方面中收随着过去两年监管因素的消退以及权益市场的修复,财富管理板块有望迎来复苏,同时在利率中枢下行的背景下,其他非息在年初的波动也有较大的回升空间,因此对于板块全年营收表现无需过度担忧,全年营收增速低点或已出现,从而对板块盈利的平稳增长起到支撑。
市场走势:2025年4月,银行板块下跌0.06%,跑赢沪深300指数2.94个百分点,按中信一级行业排名,在30个板块中位列第5位。
宏观与流动性跟踪:1)4月制造业PMI为49%,环比减少1.5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小企业PMI分别为49.2%/48.8%/48.7%,较上月分别变化-2pct/-1pct/-1pct;2)政策利率方面,4月1年期LPR和5年期LPR环比持平于3.10%/3.60%。4月市场利率下行,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7D/14D/3M较上月分别变化-40.3BP/-48.4BP/-17.5BP至1.74%/1.79%/2.08%。4月国债收益率下行,1年期国债收益率较上月下行7.8BP至1.46%,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上月下行18.9BP至1.62%;3)2025年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增加3.64万亿元,同比多增5500亿元,余额同比增速7.4%。2025年3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8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0559亿元,社融余额同比增速为8.4%。2025年3月M0同比增长11.5%,M1同比增长1.6%。M2同比增长7.0%,增速较上月持平。
风险提示:1)经济下行导致行业资产质量压力超预期抬升。2)利率下行导致行业息差收窄超预期。3)金融政策监管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