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通胀数据点评:关税风暴下 CPI的当下与未来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5-11 11:06:27 评论:0

  核心观点:2025 年4 月CPI 同比-0.1%,PPI 同比-2.7%。4 月CPI 环比由负转正主因进口量减少→牛肉价格上涨、新果上市供应不足→薯类和鲜果价格上涨、需求回暖及假日→出行服务价格回升明显,CPI 同比仍为负值主因国际油价下行。4 月PPI 同比继续下行主因国际输入性因素+国内部分能源价格季节性下降。展望2025年,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两大方向:1)CPI 方面,走出“低价”的关键是推动核心CPI 回升,后续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是物价回升、核心CPI 回升的关键,也是内需修复的核心,水电等公用事业涨价或对CPI 读数有所支撑;2)PPI 方面,需求(国内+产业)和供给两大维度是较好的跟踪视角,国内需求重点关注内需驱动型商品价格,以黑色系的煤炭作为典型代表,产业需求关注“铜金比”,供给方面关注“螺石比”,目前“铜金比”和“螺石比”或指向5 月PPI 仍然承压。

      2025 年4 月CPI 同比与前值持平,环比由负转正:2025 年4 月CPI 同比-0.1%,前值为-0.1%,较前值持平;环比0.1%,前值为-0.4%,较前值回升0.5%。

      如何理解4 月CPI 数据的结构?

      CPI 环比由负转正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进口量减少→牛肉价格上涨3.9%:根据海关总署统计,一季度,中国牛肉进口量同比下降11.6%,累计进口68 万吨,金额减少4.2%至250.6 亿元。牛肉进口量减少,背后是国内畜牧业产能释放与国际供应链重构的双重作用。展望未来,受到一季度牛存栏量同比下降3.5%叠加巴西牛肉出口单价上行影响,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国内牛肉供应可能继续趋紧,或推升牛肉价格。

      二是新果上市供应不足→薯类和鲜果价格上涨4.7%和2.2%:以苹果为例,4 月苹果批发价为每公斤8.0 元(前值为每公斤7.8 元),环比+2.8%(前值为+0.7%),主因冷库货源减少→供应偏紧→产区主动涨价→销区被动涨价。展望未来,水果供应主导行情的局面开始显现,预计在供需失衡的状态下,未来一段时间苹果易涨难跌的趋势仍会继续,或继续推升价格上行。

      三是需求回暖及假日→出行服务价格回升明显: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宾馆住宿和旅游价格分别上涨13.5%、7.3%、4.5%和3.1%,涨幅均高于季节性水平,合计影响CPI 环比上涨约0.10 个百分点。

      CPI 同比持续为负主要受国际油价下行影响:4 月当月,能源价格同比下降4.8%,降幅比上月扩大2.2 个百分点。其中汽油价格下降10.4%,影响CPI 同比下降约0.38 个百分点,是带动CPI 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展望未来,OPEC 增产+美伊俄乌不确定性→国际油价或震荡下行但有支撑。根据芝商所计算,OPEC+8 个国家6 月增产后,总增产幅度达到96 万桶/日,这意味着自2022 年以来协议的220 万桶/日减产幅度已解除44%。除供应面外,投资者对经济与能源需求前景的担忧也导致油价承压。芝商所市场调查显示,特朗普对美国进口产品加征的激进关税令全球经济很可能在今年陷入衰退,投资者对美国关税政策可能会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并削弱对石油的需求的担忧升温,油价因此承压,美伊局势和俄乌局势的不确定性对油价亦起到支撑作用。

      如何展望2025 年的CPI 节奏?

      展望2025 年,在“强预期”和“弱现实”的背景下,走出“低价”环境的关键在于带动核心CPI 回升,政策基调已经转向,增量政策还在部署,政策效果仍待逐步兑现;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进而带动核心CPI 回升,是提振信心、稳定预期的关键,也是观测“弱现实”企稳回升的核心变量:

      2025 年CPI 目标增速为2%左右,是2015 年以来的首次下调:2015 至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CPI 目标增速连续10 年设定为3%左右,宏观政策更多侧重于CPI 不超过3%,通胀目标往往是约束性和限制性目标,而2025 年将这一目标下调至2%,则是希望推动物价水平回到2%以上。从我们的研究成果来看,通过需求侧拉动核心CPI 快速上升,这一难度不小,且并非是短期之举。我们此前在《走出“低价”,关注什么》中提出:1)推动CPI 回升变量既有需求侧逻辑,又有供给侧逻辑,后者比前者更易上行;2)市场低估了房地产这一变量对物价的拖累;3)想要需求侧改善带动CPI 系统性上行,关键在于推动消费和地产政策的进一步发力,推动核心CPI 回升。

      当前我们身处“低通胀”环境,宏观经济运行和政策应对都更注重推动价的回升。

      根据我们在《走出“低价”,关注什么》报告中提出的考虑二手房和新房价格的CPI,2025 年1 月分别同比-0.2%和-0.3%。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也对此进行了针对性的部署,将通胀目标调整至2%,是基于当前我国物价下行压力大于上涨压力的背景,在向全社会传递信号,希望通过各项政策和改革共同作用,改善供求关系,努力通过各种政策去推动物价回升,进而提振市场预期。

      那么针对物价的政策和改革将如何展开呢?

      1)政策端,要进一步实施扩内需政策,加大对房地产和消费的支持力度。一是地产政策,2025 年地产政策强调“持续用力”,通过金融支持(发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盘活存量(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优化增量(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等组合拳,加大对地产市场的支持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二是消费政策,2025 年消费是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投资于人”,我们预计未来可能通过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和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等措施加速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2)改革端,重在挖掘需求潜力。一是注重供给牵引需求,消费领域注重丰富消费业态和提升消费供给水平,以更高品质消费供给来提升消费;投资领域,通过标准提升来引领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我们认为,水电燃料等公用事业涨价可能对CPI读数有所支撑。二是改善营商、消费环境,一方面更好的吸引各主体的投资积极性,另一方面构建“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扩大消费需求”良性循环。

      PPI 同比下行,环比较前值持平:2025 年4 月PPI 同比-2.7%,前值为-2.5%,较前值下滑0.2 个百分点,环比-0.4%,较前值持平。

      如何理解4 月PPI 数据的结构?

      PPI 同比下行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是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下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迅速下行,影响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下降。其中,国际原油价格下行影响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环比下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3.1%,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价格下降2.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下降0.6%。

      二是国内部分能源价格季节性下降:北方供暖全面结束,煤炭需求进入传统淡季,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煤炭加工价格环比均下降3.3%。新能源发电成本低、替代作用强,加之风力发电出力增加,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价格环比下降0.3%。上述3 个行业合计影响PPI 环比下降约0.10 个百分点。

      如何展望2025 年的PPI 节奏?

      展望2025 年,我们建议从需求(国内+产业)和供给两大维度来跟踪PPI,国内需求重点关注内需驱动型商品价格,以黑色系的煤炭作为典型代表,产业需求关注“铜金比”,供给方面关注“螺石比”,目前“铜金比”和“螺石比”或指向PPI 仍然承压。

      (1)国内需求方面:我们建议关注内需驱动型商品价格,以黑色系的煤炭作为典型代表。在当前市场缺少新政策刺激的期间,内需型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动是观测国内需求是否改善的重要变量。4 月上旬,受贸易商投机需求释放支撑,动力煤价格  出现止跌反弹;但进入4 月中下旬后,动力煤市场供需格局仍整体偏宽松,煤价或再次承压偏弱运行为主。

      (2)产业需求方面:我们建议关注“铜金比”。铜的定价更侧重于表征新兴市场的需求,黄金的定价侧重于金融属性,通过二者做比值,可以将分子的金融属性与分母的商品与金融属性约掉,留下一个铜的新兴市场需求属性。我们用LME 铜现货结算价与上海金交所黄金现货(Au9999)收盘价作比值,计算得出截止2025 年5月10 日,5 月铜金比达到11.90(前值为12.00),环比下降0.10 个百分点,或指向PPI 边际下行。

      (3)供给因素方面:我们建议关注“螺石比”。节能降碳要求可能导致部分供给因素推升通胀,会导致产业链内部价格出现分化,因此我们用中下游和上游价格做比值来进行观测,选择螺纹钢与铁矿石的价格比值作为跟踪指标,我们用螺纹钢与铁矿石期货活跃合约收盘价作比值,计算得出截止2025 年5 月10 日,5 月螺石比达到4.37(前值为4.31),环比上升0.06 个百分点,或指向PPI 边际上行。

      综合产业需求和供给因素,我们预测5 月PPI 承压的可能性较高。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波动;猪肉等食品价格波动;宏观政策力度及节奏超预期。

机构: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浩/连桐杉 日期:2025-05-11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