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2025Q1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学习:存贷协调发展,“量价”渐趋平衡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5-11 14:31:25 评论:0

  2025Q1贷款节奏适当靠前发力,新发利率降至历史低位

  存贷匹配压力阶段性缓解,在负债成本未进一步改善之前,贷款利率阶段性企稳。2025Q1新增人民币贷款9.78万亿元,在2024年同期较高基数的情况下仍实现同比多增,年初大行“负债荒”的压力在3月有所缓解,未对资产端的投放安排形成制约。从贷款定价上看,3月新发贷款、一般贷款、企业贷款、按揭贷款利率分别为3.44%/3.75%/3.26%/3.13%,分别较2024年12月+16BP/-7BP/-8BP/+4BP。部分贷款的以价换量动作受限于负债成本压力不可持续,3月LPR减点贷款定价占比为47.2%,预计下阶段发放贷款会更贴近实体需求,量价更趋平衡。

  货币政策精准调控:释放信号稳预期,精准发力振需求,引导银行降成本货币政策两大发力点:(1)引导银行负债成本有效下移。过去几年因为挂牌利率下调对负债成本改善效果不显著,一部分原因是存在高息存款“漏洞”引发规模导向下的资金空转,在经历手工补息整改、非银存款自律等要求后,2025年几无高息存款“漏洞”,仅剩余部分中小行特色存款定价相对较高,因此若自律将这部分存款规范后,客观上又具备了新一轮存款挂牌利率调整的基础。

  (2)疏通政策利率向市场利率传导。在LPR脱钩MLF之后,OMO↓—LPR↓

  FTP↓—存款挂牌利率↓—贷款利率↓的传导链条效果改善,我们预计5月LPR降息10BP,随后大行或引领新一轮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幅度为10-15BP。LPR调整10BP对银行息差的负面影响有限,反而有助于稳预期,同步匹配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及前期定存到期重定价的效果后,我们认为2025年银行业净息差收窄幅度明显减轻。政策底层逻辑:稳增长政策的效果,按照宽货币—宽财政—宽信用的路径推演,目前宽信用的持续性尚需观察,主要受限于实体需求及银行负债成本。一是需求若未改善,企业、居民部门预期不稳,则宽货币容易进入流动性陷阱而产生资金空转;二是银行的负债成本若降不下去,那么净息差压力会倒逼银行流转存量资产,也抑制新增资产投放计划,慢慢容易产生缩表。目前看,货币政策正是精准打到这两个痛点,在价格竞争行为被规范的基础上,我们看好政策效果能使银行息差保持基本稳定,同时实体融资成本改善。

  投资建议:稳健红利+跟随复苏

  红利稳固可持续,稳增长驱动顺周期。看好稳增长政策发力下的银行估值修复。我们预计2025年银行业绩表现基本稳定,营收和净利润增速稳步回升。信心主要来自于:(1)信贷节奏前瞻但结构优化,套利性质信贷水分减少;(2)息差回落幅度优于预期;(3)零售风险释放接近尾声;(4)累计浮盈兑现、存量债券流转等支撑非息收入。继续看好稳定股息的红利策略持续性,推荐中信银行,受益标的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顺周期标的推荐苏州银行,受益标的江苏银行、成都银行、常熟银行。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净息差超预期收窄;部分企业经营情况不佳,导致贷款偿还能力不足,银行资产质量恶化等。


开源证券 刘呈祥,朱晓云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