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投资策略报告:美、日国际经验下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优化方向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企业年金已经成为我国养老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4 年,我国企业年金规模达到3.6 万亿元,接近2023 年基本养老保险的一半。不过从参与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这一参与率指标来看,截至2023 年,仅有3.4%,与OECD 国家横向比较处于较低水平。2024 年,管理层进一步明确“推动企业年金提质扩面”,预计未来一个阶段,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将获进一步推进。
美国企业年金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 世纪70 年代,而后逐步发展,1970 年美国企业年金的参与率已达到23.4%的水平。截至2023 年,美国企业年金的规模为22.4 万亿美元,在养老金三支柱体系中的占比达到53.2%,是主要的组成部分。从企业年金的资产配置情况来看,私人DB 计划(待遇确定型)对权益类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其他资产的配置比例大约是6:3:1,而DC 计划(缴费确定型)对权益类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其他资产的配置比例大约是8:1:1,显示私人DB计划倾向于分散化投资,而DC 计划则更加集中配置权益类资产。
日本企业年金制度建立于20 世纪60 年代,经过不断完善和种类的增减,目前形成了以固定收益型企业年金(DB 计划)和固定缴费型企业年金(DC 计划)为主的企业年金体系。截至2024 年3 月,日本固定收益型和固定缴费型企业年金规模共计达到92.8 万亿日元,在养老金三支柱体系中占26.2%。日本企业年金的资产配置情况也呈现出与美国类似的偏好,即固定收益型企业年金的资产配置风格较为均衡,而固定缴费型企业年金则倾向于集中配置高弹性品种。
对比企业年金参与率过半的日本以及规模在三支柱体系中占比过半的美国,其企业年金制度在参与机制、缴费确权、税收模式、投资选择权、账户变动等方面均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未来国内企业年金制度可能在引入自动加入及自动递增缴费率和合格默认投资工具、确权期的缩短、提取环节增设专项扣除、放开个人投资选择权、打通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和个人养老金账户等方面进行优化,有助于推动企业年金的提质扩面,有望为权益市场带来中长期增量资金。
风险提示:样本参照误差风险、企业年金提质扩面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