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行业快评报告:人形机器人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升级
行业事件:
近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牵头发布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标准,深圳市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投资基金正式发布。
投资要点: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牵头发布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标准。近日,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牵头,联合上海、浙江两地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及优必选、宇树科技、中国信通院、工联院等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发布了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T/CIE298-2025)团体标准,这一标准填补了行业智能化评价体系的空白。新团标对人形机器人推出了“四维五级”的评价框架,包括“感知认知(P)、决策学习(D)、执行表现(E)、协作交互(C)”为核心的四大能力维度,并构建L1-L5五级智能化能力分级体系。该标准不仅为行业提供统一的技术语言,更通过分级门槛筛选商业化潜力产品,推动中国从“技术跟随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变。未来,随着L3级以上产品量产,人形机器人有望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成为“中国创造”的重要载体。
深圳市在“2025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暨第六届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上正式发布了两支重要产业基金——深圳市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和深圳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投资基金。两支基金总规模达70亿元,标志着深圳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战略布局进入新阶段,旨在加速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首期20亿元,重点投资算法模型、AI+行业应用、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具身机器人本体等方向,旨在推动具身智能技术融合,解决运动控制、多模态感知等技术瓶颈,降低核心零部件进口依赖。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投资基金规模50亿元,聚焦人工智能手机、计算机、可穿戴设备、大模型一体机、工业级终端、全屋智能产品及配套软硬件技术,旨在完善终端产业链生态,支持国产端侧模型部署和场景化应用创新。
投资建议:2025年各地针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政策持续升级,政策加码旨在加速供应链自主可控与全球竞争力构建,推动中国从“技术跟随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变。目前,成本仍是制约人形机器人大规模普及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议关注受益于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国产零部件优质企业。
风险因素:人形机器人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