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周报、月报:加速融合机器人的汽车行业
报告要点:
特斯拉人形机器量产步伐加快,行业进入落地阶段
美东时间1月9日,马斯克接受采访更新了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量产计划:2025年,特斯拉将生产数千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并在工厂进行初步测试;如果一切进展顺利,至2026年人形机器人产量将增加10倍,达到5万到10万台;2027年产量在2026年的基础上再增加10倍,预计将达到50万台以上水平。进一步明确量产的计划,并呈现指数级增长预期。行业发展迈入落地期,2025成为行业进化关键年份。
国内机器人政策与产业公司发展共振,持续推动行业进化
国内层面,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研究设立养老服务相关国家科技重大项目,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1月7日至10日,在CES2025上,银河通用具身大模型机器人Galbot亮相英伟达展台。1月9日,银河智能端到端具身抓取基础大模型GraspVLA。1月16日,宇树科技公布旗下人形机器人G1的最新升级动向,算法学习和硬件稳定性、灵活度上都有新的突破。国内具身智能继续迈向纵深。
汽车与机器人高度同源,汽车上市公司加快机器人布局
从技术进化角度看,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移动机器人与自动驾驶高度同源,自动驾驶本质上也是移动机器人的一种类型。因此与自动驾驶类似移动机器人也均可划分为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三大部分。在感知层,二者的智能导航的硬件(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与软件(感知导航算法)趋同;在决策层,二者均需用云端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训练,依赖算法模型做路径规划;在执行层,则均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汽车或机器人的运动。基于自动驾驶与移动机器人的高度同源性,当前大量汽车产业链公司呈现与人形机器人高度融合发展的趋势。除近年来快速拥抱和宣布未来将开展机器人业务的小鹏汽车、赛力斯、江淮汽车、比亚迪、理想汽车、广汽集团、奇瑞汽车等整车企业快速进入机器人赛道外,根据统计当期A股SW汽车行业中252家零部件企业,已有65家直接、间接参与或宣布即将参与人形机器人相关业务。汽车领域在智能化发展的大潮中,加快与具身智能融合发展的步伐。
投资建议:
关注汽车产业以智能驾驶为核心,覆盖人形机器人以及飞行汽车的第三曲线培育工作,关注人形机器人政策及领军企业不断落地,给产业链带来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
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风险,技术进步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超预期风险等。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