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芯片白皮书——行业竞争加剧,国产化率持续提升(精简版)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7-03 20:48:48 评论:0

  相比较全球汽车芯片市场,中国汽车芯片市场增速更快。同时,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新增三电系统且智能化程度更高,对芯片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这种数量级的差异使得新能源汽车成为车载芯片市场的核心增长引擎。本篇报告主要分析全球与中国车载芯片市场现状与规模、竞争格局、产业链及区域分布情况等。

  研究区域范围:全球及中国地区

  研究周期:2024年-2025年

  研究标的:兆易创新、芯驰科技、斯达半导

  发布日期:2025年5月

  项目团队:工业组

  根据实现功能不同,汽车芯片主要分为控制类、计算类、功率类、传感类、存储类、模拟类、通信类、电源类、驱动类等。不同类型的汽车芯片对于晶圆制程需求存在显著差异,智能驾驶、高算力场景依赖先进制程,传统控制、功率器件则以成熟制程为主,这种差异主要原因是汽车电子性能、成本及可靠性相互平衡的结果。

  车载芯片市场如何?

  2024年,在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中,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占比达到13%,相比较2021年占比仅7%,汽车芯片市场迅速增长。汽车芯片市场的增速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带来的数量增长、汽车智能化推动的单车芯片价值量提升。相比较全球汽车芯片市场,中国汽车芯片市场增速更快。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是推动车载芯片需求增长的首要因素。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新增三电系统且智能化程度更高,对芯片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这种数量级的差异使得新能源汽车成为车载芯片市场的核心增长引擎。此外,汽车智能化浪潮推动芯片需求增长,L3级自动驾驶在2024年商用化试点范围明显扩大,城市领航辅助驾驶技术覆盖城市从数十个增加到数百个,智能驾驶等级的提升直接带动了对高性能计算芯片、传感器芯片和域控制器的需求。综合来看,预计2025-2030年全球和中国汽车芯片将加速增长,全球汽车芯片市场复合增长率达到13.3%,中国汽车芯片市场复合增长率达到17.3%。

  车载芯片竞争格局如何?

  中国车载芯片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经历重构,从早期的国际巨头绝对主导,逐步转向多元主体竞合共生的新生态。未来3-5年,随着技术路线的分化、国产替代的加速和市场需求的升级,行业竞争将呈现更为复杂的态势,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博弈将进入新阶段。总体来看,中国车载芯片行业的竞争格局正从国际巨头垄断向多元主体竞合转变,国产本土企业的市场地位将持续提升。行业将经历激烈的优胜劣汰,最终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车载芯片产业链如何?

  上游环节是产业链的基础支撑,主要包括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设备。上游材料和设备的性能直接决定了中游芯片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而上游供应的稳定性也深刻影响着整个产业链的运转效率。下游环节是产业链的价值实现端,主要包括车载系统集成和整车制造两大领域。车载系统可细分为智能座舱系统、自动驾驶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动力控制系统等。下游应用市场的需求变化和技术演进方向,对中上游环节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


头豹研究院 陈夏琳,文上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