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行业点评:特斯拉暂停人形机器人生产,验证产业处于商业化初期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7-06 09:56:30 评论:0

  事件

  2025年7月2日,据中国供应链消息,特斯拉(TSLA.US)宣布暂停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生产,以集中调整软硬件技术细节,预计优化周期为2个月。此次调整涉及暂停零部件采购。截至5月底,特斯拉仅完成约1000台Optimus生产,距离全年5000台目标差距显著。

  行业现状

  人形机器人产业处于商业化初期。

  市场规模:据国际机器人协会预测,2021年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71%。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数据也显示,到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8700亿元。国别格局:据深圳新战略传媒有限公司产研所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6月,全球人形机器人制造企业已超过160家,其中中国企业超过60家,占比37%,是全球人形机器人制造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美国和日本分列二三位,占比分别为19%和11%。

  政策支持: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2027年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湖北等地通过百亿级产业基金加速技术转化

  资本热度: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投资超200亿元,但技术商业化进度滞后于资本预期。

  技术瓶颈:1)Optimus当前仅用于电池搬运(效率不足人工50%),且面临关节电机过热、灵巧手负载低等问题。2)行业普遍存在硬件可靠性不足、AI泛化能力弱等挑战。3)如何攻克技术瓶颈并合理控制成本,成为人形机器人能否量产的关键。集机械、电子、材料、计算机、传感器、控制技术等多门学科于一体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高度复杂,还有不少核心技术亟待提升。目前,每家企业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呈现出高度的定制化倾向,缺乏真正通用的零部件,导致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市场主流的人形机器人价格不菲,高的甚至超过50万元人民币。

  影响分析

  短期产业链影响:供应链订单延迟与市场信心波动。供应链影响,特斯拉暂停采购或导致减速器(如绿的谐波)、灵巧手等核心零部件企业短期订单下滑。中国厂商机遇:优必选、智元等企业借政策与资本优势,抢占工业与服务场景。

  长期技术优化与行业协同。技术升级方向:硬件,特斯拉测试3种灵巧手技术路线,推动关节电机、传动装置等关键部件迭代。软件,引入合成数据训练模型,提升自主操作能力(如Grok语音交互)。产业生态构建:中国AIEV车企(如小鹏、华为)加速技术迁移,推动人形机器人在物流、制造等场景落地。

  投资建议

  特斯拉此次生产暂停反映人形机器人行业从“野蛮生长”向“技术深耕”转型的必要性。短期阵痛后,产业链或加速国产替代与协同创新,建议投资者聚焦技术验证明确、场景落地快的企业。

  关注领域:高壁垒技术商,如减速器(绿的谐波)、力控传感器(汉威科技)。场景落地先锋:医疗机器人(微创手术辅助)、工业协作机器人(渗透率提升27%)。

  风险提示

  1、技术迭代不及预期

  2、政策支持不及预期。


国新证券股份 葛寿净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