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行业周报:IPO受理加速,重视头部券商
扩大支付能力,利好中高端医疗。7月1日,国家医保局、卫健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对创新药研发、准入、入院使用和多元化支付进行全链条支持,以实现“真支持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目标。发布后,2025年的国谈工作正式启动。商保创新药目录通过“协商定价”和“不纳入医保控费指标”等机制,缓解DRG下医院使用创新药的压力,提升消费者用药可及性。同时,商业健康险资金规模(2024年达9774亿元)的持续增长,有望为创新药支付提供稳定资金池。目录内药品可覆盖罕见病、血液肿瘤等高价治疗领域,解决“用药难、用药贵”问题,中高端医疗产品设计有望迎来增量和差异化空间。
科创板“1+6”新政加速推进,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并购重组方面,2024年至今并购重组支持政策率先出台,2024年9月证监会发布“并购六条”新政,重点支持新质生产力、产业整合等方向,并且强调优化支付、定价包容度等配套政策。2025年6月上市公司《重组办法》修改发布,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IPO方面,2023年,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申报的未盈利企业的IPO进程进入实质性暂停。随着二级市场交投热度回升,叠加并购重组市场活跃,IPO政策也逐步调整优化。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2025年3月,证监会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指出,要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6月陆家嘴论坛举办期间,证监会推出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的“1+6”政策措施,包括新设科创板成长层,重启科创板上市第五套标准等。7月5日上交所在上海、北京等地召开多场专题座谈会,与头部股权投资机构深入交流,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及时解答市场疑问。我们认为科创板“1+6”政策加速推进,有助于满足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同时提振股权投资机构参与意愿,促进“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推动金融机构以更高质量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5年上半年港股募资额持续高增,6月A股IPO项目受理加速,券商投行收入有望稳步修复。港股方面,根据香港交易所数据,截至6月30日,首次公开招股(IPO)集资额超过1050亿港元,稳居全球资本市场榜首。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有42只新股上市,相较去年同期增长40%,集资总额为2021年以来新高,已超越去年全年的876亿港元。A股方面,近日多家未盈利企业申报科创板IPO已获受理,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后首家IPO过会。根据证券时报,6月单月IPO受理量达150家,占上半年总量的85%,其中6月30日当日,A股就有41家IPO获受理。我们认为随着科创板新政推进,A股股权融资规模有望持续提升,证券公司投行业务收入也有望稳步修复,在前沿科技领域布局较多、储备项目丰富的头部券商或更为受益。
投资建议:年初至今政策定调积极,降准降息等政策逐步落地,有望提振市场情绪并推动估值持续修复。险资“长钱”持续入市,权益投资端有望充分受益优质上市公司标的长期价值增长,低预定利率分红险发行有望降低险企负债成本。券商方面,交投活跃度提升,稳市力度加大推动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券商业绩修复趋势有望延续;科创板新政有望推动券商投行收入稳步修复,关注IPO提速期券商投资机遇。保险方面,建议重点关注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和中国财险。证券方面,建议关注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国银河等头部券商标的。稳定币条例发布实施,数字资产政策加速推进,相关非银机构也有望在托管、跨境支付、数字贸易、RWA、供应链金融等业务领域受益,建议关注众安在线、连连数字、香港交易所、联易融科技等标的。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居民财富增长不及预期,长期利率下行超预期。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