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事件点评:中长期资金入市有望加快 看多A股资本市场改革牛
事件:1 月22 日,据中国证监会消息,近日,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审议同意,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是新国九条“1+N”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4 年9月26 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化资本市场生态(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以及完善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等举措,来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
从证监会披露的信息来看,《实施方案》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 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二是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三是提高企(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四是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五是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
从战略意义来看,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中长期资金是市场的“压舱石”,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在市场动荡时期也能够发挥“稳定器”的关键作用。此外也有助于树立市场的价值投资理念,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助推器。
中长期机构资金是成熟资本市场的核心资金来源,长期资本制度也助力了资本市场的繁荣。例如美国的401(k)计划、IRA 账户与共同基金的发展,日本的养老金体系与日本政府养老投资基金(GPIF)等案例,均在制度建设和资产配置等维度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经验。相较海外成熟市场来看,我国中长期资金的权益配置规模仍然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中长期资金包括主权基金、社保、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与公募基金等类型。2023 年中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28.16 万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金额为3.3 万亿元,占比达到12%,较2013 年仅提高1.8 个百分点左右,仍有很大提升潜力。企业年金也在发展较快,积累基金规模已经超过了3万亿元。此外,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也持续发挥着关键作用。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2024 年末公募基金规模已突破32.8 万亿元,其中股票和混合型基金规模达到7.96 万亿元以上;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超过2 万家,管理基金规模合计近20 万亿元。
打通长期资金入市制度堵点,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建设完善的重要工作,未来我国中长期资金入市有望加快。看好A 股的资本市场改革牛,优质的央国企、新质生产力有望迎来长期的价值重估。在融资端,新质生产力是主要的政策支持方向,央国企与核心成分股的市值管理也是重要投资线索。在投资端,中长期资金入市对市场风格也会产生影响。券商等金融机构也是资本市场改革中的核心受益方。
风险提示:国际局势变动风险,市场波动风险,资金入市节奏不及预期风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