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深度报告:资负结构转化中的银行利率风险重估
当前我国银行业资负结构转化的趋势及影响
资产端:信贷需求偏弱,金融投资占比提高,且期限拉长;负债端:核心存款增长放缓,大量依靠同业及主动负债,非银存款的波动进一步影响银行负债稳定性;资负期限错配加重,久期限额逐渐构成资产配置的制约,国有行净久期缺口约为1年、股份行1.3年;利率下行+低息差:存量资产兑现收益,但加重未来息差负担;资本消耗减缓,部分银行放松市场风险限额,积极参与金融市场。
上市银行利率风险重估:潜在业绩影响不容忽视,大行久期约束长期存在交易账簿利率风险:整体稳健,VaR在合理范围内波动;银行账簿利率风险:资负重定价缺口变大,利率上行100BP使得利息收入下滑3-8%。大行ΔEVE贴近上限,评估大行承接长期债券能力,方法一:大行注资使得ΔEVE恢复0.5-1.3pct,静态测算未来每年承接2万亿政府债发行大约使ΔEVE下降2-3pct;方法二:通过净久期缺口的变动值推算,1%的ΔEVE空间大概对应国有行承接10年债券体量为1.59万亿元,若期限为超长30年,则对应空间仅为3000亿元。
低利率时期海外银行特征,以及我国银行债券收益可得性、息差及行为判断海外银行:资产端减少贷款,增配低风险债券并拉长久期,增加海外投资;负债端存款占比提升、利率下行,活期化趋势明显。我国银行:(1)债券收益可得性与业绩影响:① FVTPL占比高的银行,在利率波动环境下,不一定其经营业绩就受到较大冲击。2025Q1我们推测大行并未怎么处置FVOCI,主要以处置AC填补FVTPL的亏损,农行、邮储提前确认收益贡献显著;若为对冲利率上行100BP时FVTPL的损失,大行拨备覆盖率大约下降12-15pct,目前看仍有充足的空间;②截至2025Q1FVOCI存量浮盈约为营收5%,大行可抵御约50BP利率上行;③静态测算,资负重定价因素大概负向影响2026年银行净息差2-4BP。(2)从加强利率风险管理视角,下阶段的银行行为:大行接长债同时买短债做组合久期管理或许是新常态;合理搭配债券结构;做实核心负债管理;大行进一步强化其市场稳定器功能,中小行或适当控制类交易属性债券敞口;谨慎评估FVOCI账户的潜在估值损益影响;投资基金控制市场风险敞口和业绩波动。提示关注浮盈薄弱且依赖同业负债的银行,在利率波动中易陷入"浮亏→资本吃紧→融资成本上升"负循环的可能性。我们认为,在考核层面未来IRRBB有望替代部分EVA功能,中小银行应选择合适的风险偏好,加快风险计量人才建设。
投资建议:低利率时代稳定红利资产价值重估
低利率大资管时代,居民财富或向稳定股息方向转移,继续看好经济动能的回升以及银行估值抬升。2025年银行经营业绩将基本保持稳定,基于资负结构优化、息差降幅收窄、零售风险可控、债券流转贡献业绩等几方面考虑,随着下阶段无风险收益率下行,银行红利属性获得加持,保险中长期资金、公募低配资金等或将推动板块行情持续。受益标的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利率大幅波动影响业绩等。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