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放缓、低通胀下的财政政策选择:基于历史和国际经验的比较与展望

股票资讯 阅读:35 2025-02-05 08:17:00 评论:0

  中国经济面临增速总体下滑、物价疲弱等压力

      疫情转段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总体放缓、物价疲弱。2024 年以来,前三季度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表现总体下滑,GDP 当季同比增速持续回落,PPI 同比持续负增长,CPI 同比保持在低位。四季度以来,随着政策组合效应持续释放,市场预期和信心明显改善,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出现积极变化,当季GDP 同比增速有所回升。

      需求侧应对经济增速下滑和低通胀的国际经验历史和国际经验表明,一些经济体为提振经济、应对低通胀,采取了扩大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典型经验如美国为应对大萧条采取的扩张性财税货币政策、以及21 世纪初欧元区应对通缩等的扩张性政策、另外如日本应对泡沫破灭后的扩张性政策,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供给侧应对经济增速下滑和低通胀的国际经验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国外主要发达经济体为刺激经济增长,多次进行结构性改革。典型如美国、德国、英国、欧盟、日本等,我们梳理比较相关经验发现,国外的结构性改革相关措施对解决当时的问题产生了成效,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主要做法对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未来政策选择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中国应对经济增速下滑和低通胀的宏观政策经验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应对经济增速下滑和低通胀的政策选择的经验看,宏观政策可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需求侧扩张的政策,一类是供给侧的政策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二十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先后实施了多轮典型的扩大需求的政策;新常态以来,针对国内循环出现的供求结构不匹配,实施了供给侧改革。中国实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特殊性,相关操作也对未来政策选择带来有益启示。

      预计2025 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总体更加积极经济政策基本上都是围绕问题和目标导向而制定的,预计2025 年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会围绕当前的稳增长和中长期所追求的高质量增长做出部署安排。短期看,宏观政策总体上会更加积极,以达到一定的GDP 增速目标等,并解决就业、促进增收等;从中长期看,要落实好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确保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发展目标。考虑到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预计2025 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总体更加积极。

      未来财政政策的空间和重点发力方向

      国际比较可见,中国中央政府加杠杆的空间还较大。若以国债余额占GDP 比例不超过45%进行估算(国际公认的发展中国家的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中国国债的发行空间约27 万亿元。增量财政政策有望在一些领域发力:提升以进城农民工为主的新市民在保障性住房、社保、养老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都市圈范围内中小城镇建设,加强防灾减灾的海绵城市建设等;增加约1.2 亿农村老人的养老金收入(每年将增加约4000亿元支出)、补贴弱势群体基本医保缴费等。

      风险提示:1)经济出现重大变化;2)政策效果不及预期;3)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机构: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赵雪芹/杜秦川 日期:2025-02-04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