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春节消费亮点有望延续全年
研究结论
春节消费数据持续增长。据商务部,春节假期前4 天(1 月28 日至31 日),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5.4%,预计整体春节的增速与之相仿,虽然低于去年(8.5%),但后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23 年低基数;税务数据的角度,春节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与上年春节假期相比增长10.8%(去年52.3%,2023 年12.2%),其中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同比分别增长9.9%和12.3%。增长的背后,一是人均消费略有改善,全国数据显示,春节假期8 天国内出游5.01 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02 亿元,同比增长7.0%,人均消费1351 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广东省数据显示1 月28 日至2月4 日全省游客人均花费930 元,同比增长2.0%,四川人均消费为546 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5%,可能和增设除夕为法定假日、便于兼顾探亲出游有关;二是促消费政策有明显效果,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 月20 日至2 月1 日已有1470.4 万名消费者申请了1886.7 万件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2024 年以旧换新家电产品实现销售量6000 多万台,即,从件数来看,在约两周时间内实现了去年末家电补贴件数的31%)。
各地也多有亮点,除了地方性消费券/补贴持续在位之外,打造新型供给是最重要的主线,包括但不限于冰雪消费、各地非遗及民俗活动、平台提供的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如抖音直播团购),等等,我们判断,在未来几年中服务消费场景塑造可能是地方政府尤其是文旅部门相关部署的看点所在:(1)上海节日7 天(1 月28 日至2 月3 日)境外来沪客群消费金额同比增长28%;(2)山东省数据显示公共文化场馆前六天(除夕到初五)服务总人次同比增长31.85%,远高于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的增长(按可比口径较上年同期增长7.4%);(3)在“抢人大战”背景下,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区域或好于其他地区,如重庆1 月28 日—2 月4 日全市消费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9.6%,杭州1 月21 日至2 月3 日春节消费(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娱乐)总金额同比增长7.8%,其中零售同比增长18.4%,而安徽省春节期间重点监测的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93%;(4)新供给也体现在更具性价比的出境游:去哪儿、飞猪等第三方信息显示,出境游的机票、酒店等均价较去年有所下降,与此同时消费群体较以往更为下沉,根据去哪儿的数据,春节期间三线及以下城市居民的出境游机票购买量已经占总量的三成以上,同比去年增长了一倍以上。
票房是本轮春节最为亮眼的数据,头部影片产生了强势的带动效应,根据国家电影专资办统计,2025 年春节档(1 月28 日至2 月4 日)总票房达95.10 亿,观影总人次1.87 亿,刷新了春节档票房和人次纪录,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超出总票房一半,也是第二名《唐探1900》的两倍。
总体客运继续增长,假期提前开启导致返乡高峰较去年提前。以除夕收尾的春运前15 天客流来看,每日返乡占比(以全社会跨区域人流量计)逐日递增,去年单日提升幅度最大的时点为除夕前一天(第14 天),今年为第11、12 天。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用春运前10 天在返乡客流中的占比来计算,则 2025 年为42.9%,2024 年为44.5%,因此这一现象幅度是有限的。截至2 月3 日,本次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流量累计水平同比增长8%(去年增长10.6%)。
总体来看,2025 年春节各类消费都能在去年高基数的情形下继续实现不错的增长,表明优质产品供给(如电影)、新增假期、新型消费场景打造、“以旧换新”提升性价比与吸引力等手段对居民消费侧行之有效,这一特征预计将在2025 年得到持续演绎。
风险提示:特朗普针对关税的政策进程已经开启,中美之间的贸易形势存在具有更大不确定性的风险;化债对地方的影响并未消失的风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