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就业数据点评(2025.1):美国就业强劲 薪资通胀螺旋开始转动

股票资讯 阅读:30 2025-02-09 10:16:08 评论:0

  投资要点

      美国1 月非农就业走低但此前两月数据大幅上修,失业率再降至8 个月低位,近3 个月劳动力市场紧张程度迅速提升,美联储近期降息必要性再度下降。当地时间2 月7 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数据,1 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14.3 万人低于市场预期,但同时对2024 年11 月、12 月新增就业人数分别上修4.9 万、5.1 万人至26.1 万人、30.7 万人,这意味着过去三个月共新增和上修非农就业达24.3 万人,考虑到年初低温寒潮天气往往对美国就业数据造成短期向下扰动,本次公布的总体数据表现显示美国近期劳动力市场需求趋势强劲。受此带动,1月美国失业率连续第二个月下行0.1 个百分点至4.0%的近8 个月低位,明显低于美联储于2024 年12 月提供的最新预测(2024Q4 和2025Q4 分别为4.2%和4.3%)。美联储以失业率作为产出缺口的代表性指标,这意味着美联储近期降息的必要性再度明显下降。就业行业分布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短期天气影响特征,专业商务服务教育医疗、休闲酒店两个大类新增就业分别较前月减少6.3 万和5.2 万人,政府部门新增就业3.2 万人相当稳定,制造业新增0.3 万人较前月改善1.5 万人。待后续气温回暖预计各行业就业有望迎来反弹。

      劳动参与率上行罕见地与时薪增长加快同时出现,特朗普已经将收紧边境管控作为优先事项,未来薪资增长可能更趋陡峭,加之关税逐步落地,美国薪资通胀螺旋或将再度强化,美联储降息前景更加渺茫。反映劳动力供给强度的劳动参与率在持平3 个月之后小幅上行0.1 个百分点至62.6%,劳动力供给的单月增加本应对应薪资增长放缓,但受近3 个月新增和上修就业人数大幅抬升的需求侧拉动,1 月平均时薪环比上涨达0.48%,创2023 年7 月以来新高,推动平均时薪同比在高基数基础上仍持平于4.1%高位,较2024 年7 月的阶段性低位高出0.5个百分点。单月新增就业较少但薪资高增的格局也符合冬季天气暂时扰动的特征。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始后迅速展开遣返移民行动,并“以税促谈”欲快速强化墨西哥和加拿大边境管控,这种强烈的政策信号可能令美国总人口和劳动力供给增长同步放缓,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1月新闻发布会上也委婉承认这种趋势,这可能令美国薪资增长斜率趋于向上陡峭化,这可能对非耐用消费品和除房租外的服务价格形成滞后数月的直接推升效应。另一方面,随着对华加征关税落地,特朗普也已经开始着手实施其相当激进的普遍性和针对性关税主张,这既可能直接拉升进口耐用品价格,又可能在短期内推升美国国内制造业就业需求,从而可能进一步加强其薪资通胀螺旋。在特朗普当前的政策框架下,就业、薪资、通胀可能同时对美联储降息操作的潜在空间施加巨大压力。

      特朗普三大政策主张——加征关税、边境管控、财政扩张,已经开始令美国薪资通胀螺旋再度启动并加速运转。欧英等非美发达经济体普遍受限于财政空间狭窄而不得不走上加快降息的殊途。此种背离可能令美元指数在通胀高基数阶段仍维持高位,我国央行购债投放货币并压低长端利率的宽松操作空间可能受到贬值压力的约束,中央财政加力扩张大力刺激耐用品消费内需或是最优破解之道。进入2025 年,欧英央行均在其通胀并未明显回落、且美联储暂停降息的背景下,决定单边实施25BP 的降息。对于这两家均为通胀单一目标制且本轮降息前期与美联储亦步亦趋的央行来说,这样不寻常的操作充分体现出其对于特朗普政策主张可能导致全球价格抬升和全球需求降温的忧虑。英格兰银行在当地时间2 月5 日决定降息后,更是明确提出市场预期“新一届美国政府的政策组合是更具通胀属性的,包括可能实施的关税、更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收紧的移民管控”。非美发达经济与美联储走向殊途,可能令美国与欧英等之间利差扩大,从而在2025 年1-4 月美国核心通胀因高基数可能稍有回落的阶段,美元指数可能也将维持高位,此后可能进一步上冲。这将令我国央行宽松型和压低长期利率型的操作工具使用受到更大的约束,也衍生性地意味着用货币宽松推动地产基建投资的难度可能有所加大。在外部通胀压力和美元走高压力同步提升的背景下,我国中央财政加力扩张大力刺激耐用品消费内需或是最优的破解之道。

      风险提示:美国劳动力市场迅速进一步趋紧导致美联储无法降息、美元大幅冲高风险。

机构: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秦泰 日期:2025-02-08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