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行业周报:自免口服药物市场存在供需错配,关注NME带来的积极转变
本周主题
本周我们探讨自免领域的口服药物市场价值。
自免药物的口服需求庞大,现有疗法存在供需错配。参考NatureReviews,2023年银屑病整体市场为270亿美金,其中口服药物为25亿美金,仅占9%。药物市场主要由IL-23、IL-17和TNF等生物类抑制剂占据。从需求端来看,75%接受注射疗法的病人存在转换为口服的意愿。参考武田对于美国银屑病市场的估计,在2034年左右,口服药物有望提升至33%的市占率。对比来看,无论是75%的转换需求抑或是33%的预测份额均与现有的9%的真实市占率均存在极大的差距,其背后反映的系现存的供需错配。我们认为,其本质的原因在于现有获批上市的口服药物不足以媲美最佳疗法(自免领域通常为生物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口服即依从性提升的迭代需求必然存在,而需求的释放依赖于在疗效和安全性上均能和现有疗法(往往对应的是生物制剂)媲美的新分子实体(NME)。我们认为新的Tyk2分子抑制剂:TAK-279、D-2570IL-23多肽JNJ-23和STAT6PROTAC等NME的疗法潜力值得关注。
本周行情回顾
本周(2025年11月3日-11月7日),A股申万医药生物下跌2.4%,板块整体跑输沪深300指数3.22pct,跑输创业板指数3.05pct在申万31个一级子行业中,医药板块周涨跌幅排名为第29位。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2.39%,板块整体跑输恒生指数3.68pct。在恒生12个一级子行业中,医疗保健行业周涨跌幅排名为第12位。
行业观点
1.创新药:看好创新药长期产业趋势。中国整体的创新药产业经过过往10余年的快速发展,具备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下半年以来国内的BD出海交易虽有短暂真空,但仍在持续,Q4以来亦诞生了多个MNC为合作方的交易。我们认为,海外MNC的购买行为系对国内创新药公司创新研发的实力的背书认可。进一步看,我们认为系中国创新药产业链能力、管线数量和质量、研发效率在全球的强大竞争优势催生出的结果,坚定看好长期的产业趋势。受益标的: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科伦博泰生物、迈威生物、君实生物、维立志博、乐普生物荃信生物、映恩生物等。
2.CXO&科研服务:受益于海外降息周期来临以及国内创新药景气度回暖,CXO底部回暖趋势基本确立,利润持续表现亮眼,科研服务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受益标的: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奥浦迈、百普赛斯等。
3.化学制剂:看好研发思路明确、资金利用效率高的企业,重点关注研发思路和执行效率,受益标的:恒瑞医药、科伦药业、海思科奥赛康、京新药业、苑东生物、汇宇制药等。
4.生物制品:主要关注产品放量、在研管线数据或BD预期引发的估值重估机会。受益标的:天坛生物、欧林生物、神州细胞、安科生物、我武生物、甘李药业等。
5.医疗器械:随着反腐边际改善,集采反内卷和设备采购资金逐步落地,医疗器械板块拐点初现,受益标的:惠泰医疗、微电生理、迈普医学、山外山、奕瑞科技、心脉医疗、南微医学、安杰思、迈瑞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
6.医疗服务:看好持续扩张及优质资产注入下市占率提升以及消费复苏下弹性较大的眼科、口腔行业。受益标的:爱尔眼科、固生堂7.中药:业绩阶段性承压,看好集采/基药政策受益、创新驱动高基数出清方向,受益标的:佐力药业、方盛制药、众生药业、康缘药业、天士力、贵州百灵、九芝堂、桂林三金、以岭药业、贵州三力8.医药商业:看好龙头药房凭借其专业化的服务能力、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数字化精细化的管理以及内控合规体系在行业整合阶段强者恒强。受益标的:益丰药房、大参林。
风险提示:
创新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策降价压力超预期风险等。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