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策略专题报告:港股AI产业图谱凸显优势 从“红利牛”迈向“AI牛”
回顾:港股市场上涨,信息技术领涨近期港股交易线索:2025 年2 月3 日至7 日,恒指上涨4.49%,恒生科技上涨9.03%。行业表现上,信息技术领涨。驱动因素:1)AI 技术突破:国产AI 大模型DeepSeek 春节期间发布的大模型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超越OpenAI、Meta 等公司产品,这提振了市场对中国AI 技术自主可控的信心,带动港股科技股的估值修复,尤其是AI 硬件、软件及消费电子领域。2)海外因素:特朗普宣布向墨西哥、加拿大及中国征收关税,引发全球市场恐慌,但随后在2 月3 日宣布对墨西哥和加拿大暂缓加征关税,紧张局势得到缓解,这使得港股市场的外部压力减轻。
展望:港股从“红利牛”迈向“AI 牛”
在“AI+”产业链爆发的背景下,港股正从“红利牛”迈向“AI 牛”。过去3 年,港股科技互联网公司的估值受到了宏观环境的较大影响,一方面,走向行业成熟后的科技互联网的业绩随着国内经济预期波动,由成长股蜕变成价值股,期间估值中枢不断下移;另一方面,整体港股估值受短期海外流动性影响,美债利率和美元高企压制港股表现,因此有较为稳定的现金流和红利的公司更受投资者青睐。随着AI 格局改变,拥有较多AI 应用和底层技术的港股科技公司或迎来产业生命周期的“第二春”,从价值股重新蜕变为成长股,业绩兑现或许需要一些时间,但估值的重构已经出现。
焦点:DeepSeek 行情爆发,港股市场大幅上涨在2025 年1 月27 日至2 月7 日DeepSeek 行情期间,港股大涨,与美股走势形成反差。1月27 日DeepSeek 行情爆发后,港股市场显著上涨。截至2 月7 日,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达10.58%,恒生指数涨幅为5.32%;而美股却呈现回调态势,同一时间段内,美国三大主要股指均出现回调,美股正经历AI 硬件向应用切换过程中的阵痛。
中国科技产业趋势战胜外部宏观扰动,港股或重现过去几年美股的“梦幻表现”。港股与AI 相关的互联网、传媒、汽车、半导体等行业中的个股多是权重股,其在近期领涨市场,进而带动指数上扬,恒指向上弹性高于上证或沪深300 指数。尽管2 月初特朗普宣布对多国加征关税,美联储降息预期减弱,全球市场流动性降低,在宏观层面压制港股市场上涨,但港股凭借DeepSeek 行情带来科技股估值重估,市场表现依然十分坚挺。类似2022 年底ChatGPT 问世后带动纳斯达克指数上涨,在美国通胀和美债利率高企以及经济走弱的环境下,其科技股持续走牛带动指数不断走高,而现如今的港股或正重现过去几年美股的“梦幻表现”。
港股“AI 含量”突出,在AI 产业链图谱不断延伸下,港股正从“红马时代”切向“AI 牛”。港股中有众多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个股,“AI 含量”较大。在市值占比方面,港股中人工智能股票的总市值占恒生综合指数的30.2%,恒生科技指数的成分“AI 含量”更高,大多行业都有潜在受益的方向。行业角度,软件服务“AI 含量”最高。
未来港股能否突破2024 年10 月高点,市场能否给予2020 年底至2021 年初的科技股的估值水平,核心在于全球流动性环境、AI 相关业绩兑现以及国内经济的复苏进度。我们回顾历史,港股曾在2020 年底至2021 年初,凭借科技权重股的上涨进而“领涨全球”,主要受全球流动(美联储零利率+QE 政策)、中国经济复苏预期以及互联网流量红利等因素驱动。
风险提示
1、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2、国内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