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快评:供需两侧发力 化解重点产业结构矛盾解读
事项:
国务院总理李强2 月10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提振消费有关工作,审议通过《2025 年稳外资行动方案》,研究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政策措施,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
会议指出,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要切实转变观念,把提振消费摆到更加突出位置。会议指出,要坚持从供需两侧发力,标本兼治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等问题,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提质升级。要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标准引领、推进整合重组,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增加高端产能供给。
解读:
经济之思:关注化解重点产业结构矛盾对市场基本面的改善在经济周期和风格因子的匹配中,银行代表的红利具有逆周期属性,人工智能代表的科技具有脱敏周期属性。(1)早周期+抗周期行业组合:科技高成长独立逻辑(本轮TMT 为主)和价格脱敏,大盘红利对价格指标脱敏甚至对抗价格低迷;(2)晚周期+强周期行业组合:同步或稍领先,对宏观量、价指标敏感板块集中了传统的顺周期(钢铁、煤炭、建材等),根据历史归纳出一个反事实的结论是强周期≠早周期,因此地产链过去几年里只有博弈政策的短线炒作没有中长期机会,上游有色的阶段性行情也主要是供给约束而非需求提振;(3)量/价中周期组合:中下的制造和消费在经济拐点半年内反应完毕,和经济周期有一定程度脱钩(跟量的指标脱敏,跟价的指标对抗)。过去数年间市场风格站在低估值、高股息与科技成长主线中来回轮动,本质都是关注对国内经济周期的“脱敏”方向。
2020 年以来,在流动性不断释放、资金成本不断降低的过程中市场难有起色,代表需求的利润和价格一波三折,主要原因还是在部分特定产业形成了结构性难题,流动性堆积成为堰塞湖。代表需求端的财政、产出、融资等周期在过去五年间趋势走弱,而唯有代表供给端的资本开支周期触底反弹、一路向上,流动性并没有转为实际需求,甚至在部分领域造成供需格局的错配。2015 以来,各宏观周期从同步到分化;2018年以来需求中枢下移、周期属性仍在,但资本开支周期独立上行。2021 年来,企业资本开支独立于宏观周期的增长是产能和供给双扩张的微观因素。按照上一轮供需两侧发力经验,流动性的投放是先行政策,而产能利用率的改善才能真正提振利润、摆脱价格低迷难题的“治本”之策。
风险提示
(1)美国经济步入再通胀风险;
(2)美联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
(2)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再升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