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资产2月报:特朗普交易的新阶段

股票资讯 阅读:27 2025-02-12 22:51:23 评论:0

特朗普政策进入兑现期,全球资产波动增大。特朗普于1 月20 日正式就任美国总统,已签署大量行政命令,聚焦关税、财政、能源移民问题:特朗普政府首先宣布对加拿大与墨西哥加征25%关税,对中国加征10%关税,随后在初步谈判后将加墨关税推迟一个月,但对华关税已于2 月4 日生效1。根据Brookings 与Tax Foundation 测算,上述关税如果全部落地,将压降美国GDP 0.4%以上,推高美国通胀1%以上2;在2 月10 日宣布将对铁铝征收25%关税3;通过政府效率部(DOGE)对政府部门、人员与开支进行精简4;加大传统能源开采,叫停IRA 法案资金审批与支出,退出巴黎协定,取消新能源车强制令5;终止边界开放政策,驱逐境内非法移民6。本届特朗普政府先落地关税、移民、收紧财政开支,然后再减税;而2016 届任期则是先减税,然后再加征关税,因此我们认为特朗普2.0 初期比1.0 对增长压制更多。2016 年全球经济仍处于低通胀阶段,2025 年美国尚未完全走出疫情后的高通胀阶段,叠加本轮关税移民政策更加激进,特朗普2.0 比1.0 对通胀推升效应也更强。我们重申在《大类资产2025 年展望:时变之应》中的核心观点:特朗普上台前市场预期过于乐观,低估了关税移民等政策对增长通胀前景的负面影响,全球资产配置需要先攻后守,攻守切换的转折点可能渐行渐近。比较“美国大选日-特朗普就职”与“特朗普就职-当下”这2 个阶段,可以发现资产价格已经出现逆转:美国股票和全球商品由强转弱,中日股票与黄金由跌转涨,印证了我们上述观点。往前看,我们认为特朗普交易仍是全球市场交易主线,但资产启示可能已经发生变化,由提升风险情绪转为提升市场波动。我们在下文具体讨论特朗普政策对主要大类资产的潜在影响。

    黄金:关税预期催生流动性溢价,短期不确定性上升,维持战略超配,淡化交易价值。墨西哥与加拿大是美国非货币黄金的主要进口国,其占比接近50%,若美国最终对上述两国加征25%关税,或抬升美国非货币黄金使用成本。由于担忧对贵金属征关税导致美国黄金价格与空头交割成本上升,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Comex)最近大举补充现货黄金,过去2 个月comex黄金库存增加了近一倍,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这些现货黄金很多来自伦敦金属交易所(LME),让伦敦现货黄金供给短缺。我们使用现货黄金的借出利率来衡量市场紧张程度,可以看到1 个月借出利率一度骤升至5%,达到过去20 年的最高水平。现货黄金短缺,推动黄金价格近期率创新高,伦敦金已经超过2900 美元/盎司。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认为当前黄金供给短缺更多是阶段性问题和流动性问题,可能随着时间逐渐平抑,原因在于英国央行存有大量现货黄金,是潜在的黄金供给来源,只是从英国央行提取黄金排队时间过长,供给速度出现“卡顿”7。如果英国央行持续供给黄金,市场流动性问题逐步缓和,黄金价格存在一定的短期回调风险。但是从中期维度看,无论是特朗普政策导致美国通胀走高,还是导致增长失速,黄金都可以获得支撑。从长期维度看,我们在1 月14 日发布《黄金到底贵不贵?》中提出黄金模型2.0,使用通胀、美国财政与全球央行购金构建量化模型预测黄金走势,计算得出未来10 年黄金价格中枢有望上行至3000-5000 美元/盎司,仍有充分上涨空间。综上所述,我们建议战略上仍维持超配黄金,适度淡化交易价值,关注长期配置价值。

    中国资产:关税低于预期,当下仍有韧性,保持股债平衡。与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相比,本轮关税冲击下中国资产体现出较强韧性,大盘层面并没有明显承压,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影响:第一,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关税10%,低于市场预期,且中美之间在关税问题上存在谈判的可能,缓解了避险情绪。第二,我国贸易出口分散度已经较上一轮贸易摩擦时明显提高,对美出口占总出口比重从2018 年的19%降至2024 年的15%,有效对冲了关税风险。第三,Deepseek近期发布与去年9.24 以来的宏观政策转向,提振了市场情绪,支持权益资产表现。从 行业层面看,我们整理了对美出口收入占比较高的行业,发现电子、家电、汽车、机械设备和纺织服饰等行业出口敞口较高,可能对关税冲击更为敏感。由于AI技术的发展,导致电子行业估值近年明显提高,与2018 年估值可比性较差,因此我们把电子行业以外对美营收占比超过5%的行业按市值加权,构造对美高贸易敞口行业估值指标。比较高贸易敞口行业现在与2018 年的估值,可以发现这些行业目前也没有明显承压。我们回溯2018-2019 年期间的行业表现,发现电子、传媒、有色、轻工等行业指数表现较差。把这些行业(除电子)估值按照市值加权,同样没有发现明显的调整迹象。因此,我们认为美国关税既没有在大盘层面造成明显影响,对行业的冲击也相对可控。往前看,由于本轮对华关税已经阶段性“靴子落地”,我们认为乐观情绪或仍可持续一段时间,因此维持对中国股票战略上偏积极的观点,但建议密切关注高贸易敞口行业的潜在变数。对于债券市场,由于关税冲击低于预期,人民币小幅反弹,“稳汇率”的压力降低,债券资产也并不逆风。综合考虑当前市场环境,我们建议战术层面保持股债平衡,多做战术调整与再平衡,逢低增配股票。

    全球资产:适度降低海外股债与全球商品仓位,注意控制风险。随着近期关税预期升温,亚马逊、谷歌等龙头公司业绩低于市场预期,叠加Deepseek带来的估值冲击,美股已经开始震荡调整。由于美股估值已经偏高,对经济层面的负面冲击反映敏感,无论经济偏强或偏弱,都可能触发股市调整。例如,24 年7-8 月经济偏弱,避险情绪形成利空;25 年初经济偏强,通胀担忧也成为利空。只有经济增速恰到好处,才能支撑海外资产表现。考虑到特朗普政策冲击,我们认为经济增长平衡适度的门槛较高,通胀失控“不着陆”与增长失速“硬着陆”的风险同步上升。这种双向不确定性即可能导致美联储暂停降息,也可能导致美联储大幅降息,分别对应十年期美债利率冲高至5%以上与降至4%以下。目前十年期美债利率在4.5%附近,我们认为并非稳态,建议密切追踪,耐心等待更加明确的交易机会。对于商品资产,如果增长失速,需求收缩与避险情绪形成利空,逻辑比较简单清晰,我们重点讨论通胀失控情景下的商品表现。在经典美林时钟分析框架中,商品在高通胀时期下表现较好,但这一规律可能不适用于特朗普政策导致的通胀上行。原因在于本轮通胀上行压力是关税移民等政策导致的“人造通胀”,并非经济周期正常运行形成的“自然通胀”,在通胀上行阶段并没有扩大商品需求。与之相反,为了对冲通胀对经济的负面冲击,特朗普政府可能会采取更加强力的措施打压商品价格。因此,我们认为商品在通胀失控与经济失速这2 种情景下都面临压力,建议维持低配。

    美国1 月通胀变数较大,建议追踪为主,预测为辅。1 月美国CPI将于2 月12 日(周三)公布。中金大类资产模型预测美国名义CPI环比0.29%(一致预期0.3%,前值0.39%),核心CPI环比0.25%(一致预期0.3%,前值0.23%)。名义CPI环比下行主要缘于1 月份能源价格上涨幅度低于往年同期。核心CPI环比维持在25bp区间,受两方面因素影响:高频数据显示二手车批发价格环比维持上涨,推升1 月核心商品通胀;房租通胀改善偏慢。通过环比预测推导同比增速,我们预测1 月名义CPI同比维持2.9%左右,核心CPI同比下行至3.1%左右。尤其需要注意的是,1 月份通胀变数尤其高,还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首先,我们发现1 月份美国物价涨幅往往在全年中占比较高,过去3 年公布的1 月份CPI环比初值占全年涨幅的比重平均为12%,显著高于1 月份在全年时间跨度中的自然占比。其次,美国劳工统计局每年年初会更新CPI的支出权重和季调因子(seasonaladjustment factors),以反映过去一年价格变动的最新情况,这些调整即将首次反映在本次1 月份的CPI数据中,为1月通胀预测引入了新变数。考虑到价格涨幅本身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加之季调因子和权重更新的双重扰动,1 月份CPI大幅偏离市场预期的可能性明显增大。往前看,由于特朗普关税政策在执行上不确定性较高, 2025 年通胀预测的难度明显增加。如果1 月通胀再次高于市场预期,可能引发紧缩交易重回视野,对全球股、债、商、金等大类资产形成压制,支持美元表现。考虑到本周通胀不确定性较高,建议适度控制风险敞口。

机构: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昭/杨晓卿 日期:2025-02-11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