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战略周观察:美国联邦政府重组尚未进入深水区
研究结论
战略动向复盘:近期特朗普政府新政不断展开。在对外政策方面,特朗普政府近期政策重心在关税。2 月1 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中国、加拿大、墨西哥加征关税,但在2 月3 日特朗普与加拿大特鲁多、墨西哥辛鲍姆谈判后,美国对加、墨的关税延缓30 天执行,对华关税则在2 月4 日开始落地执行。此外,特朗普表示在2 月10 日起公布新一轮“互惠贸易”关税。总体来说,虽然关税的税率与节奏还需进一步观察研判,但大规模关税落地的可能性依然难以排除。
特朗普经济团队的两位干员给出了理解本届政府关税政策的线索。1 月16 日,财政部长贝森特提出了理解关税政策的框架。他说关税有三种用途,一是作为纠正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工具,二是作为联邦预算收入的一部分,美国要征收更普遍的关税,三是作为谈判的工具,在经济制裁不被重视时作为筹码。1 月29 日,商务部部长卢特尼克在听证会上区分“短期”与“长期”关税,“短期”关税即是贝森特所指以谈判为导向的关税,而“长期”关税指的是贝森特所说的前两类关税。从这些线索出发进行解读,本轮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动作主要是以谈判为导向的“短期”关税。
虽然加拿大与墨西哥在与特朗普的谈判未作出实质性让步,但特朗普政府依然兑现了卢特尼克的承诺,即只要服从美国短期关于芬太尼的要求,关税就会撤销。
在美国国内政策方面,特朗普政府短期重心之一是政府结构重组与裁员。当下,特朗普政府的行动主要有以下:(1)向部分联邦雇员提供买断政策、(2)“政府效率部”(DOGE)入驻财政部、(3)“政府效率部”(DOGE)与国务院接管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4)暂停美联储下属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onsumer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工作、(5)要求各部门识别绩效落后员工、(6)开除司法部内部分与“1 月6 日国会山事件”相关的雇员、(7)建议关闭教育部。
总体来看,本次特朗普的裁员活动并未直接针对占据财政支出更多的情报与安全部门(即特朗普所谓与其对抗的“深层政府”),而主要在以绩效为导向设立目标。
理论上,以提高政府效率为导向的政府雇员精简化应是无涉政党政治的,毕竟除工会外,没有党派会反对提高政府效率,但即使如此,美国战略与安全圈依然有反对声音。这意味着,特朗普主导的政府重组尚未进入“深水区”,待特朗普正式对情报与安全部门开始审查(例如马斯克领导的DOGE 开始审查国防部支出),来自情报与安全圈官僚的反对可能会进一步增强,届时可能出现进一步的政治混乱。换言之,政治混乱的利空因素尚未完全释放。
风险提示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超预期偏离其团队成员的偏好,特朗普及其团队与政府职业官僚冲突的风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