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开宏观:1949-2024年中国各省份财政收入排名变迁

股票资讯 阅读:27 2025-02-12 22:51:27 评论:0

  近日,财政部及各地方财政厅(局)陆续发布了2024 年财政数据。2024 年全国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1.7%,增速均较上年大幅放缓,一方面与有效需求不足、价格下滑因素拖累税收收入有关,另一方面与房地产行业税收优惠等一揽子增量政策实施造成的财政减收有关。由于2023 年制造业企业缓税入库抬高基数,多个省份2024 年增值税收入同比负增长;受工业企业利润下滑影响,广东、吉林等地企业所得税收入负增长;受大宗商品价格回调和煤炭生产放缓影响,山西、陕西资源税收入大幅下降;受房地产市场拖累,多个省份契税、土地增值税收入下滑明显。2025 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经济不确定因素和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叠加,基层“三保”压力和城投付息压力仍存,短期看地方财政难言轻松。从长期看,增量政策效应显现带动宏观经济向好将逐步激发财政增收潜力,促进地方财政平稳运行。

      1949 年尤其是1978 年改革开放和1994 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继东西差异之后南北差距也备受关注,经济分化导致财政分化。沧海桑田,白驹过隙。不同发展阶段中,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发生变迁,不同省份和城市的角色和地位不同。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是全国重工业基地、国企占比高,财政经济和人口占比在全国居前;改革开放后,广东等沿海区域迅速崛起,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孔雀东南飞,都市圈城市群人口持续流入,财政经济和人口占比快速上升,此时的东北进入“漫长的季节”,转型任重道远。七十余年来,尤其是四十余年来,中国各省份的财政收入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迁,我们从财政体制变迁角度略作部分探究。

      经济与财政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区域经济格局变化引发财政收入表现分化。

      近三年,西部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整体快于东部和中部。这种格局的变化主要源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抬升,“一带一路”的重要性上升,西部资源密集型省份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相对较快;而东部和中部省份遭遇外需下行、房地产低迷等多重压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持续调整,财政收入增速相对偏慢。

      风险提示:经济恢复不及预期。本文中财政收入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财政管理体制因素,地方财政收入与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的匹配度有限。部分省份可能由于行政区划调整等因素导致数据不全。

机构: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罗志恒/方堃 日期:2025-02-11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