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零售行业深度+公司覆盖报告:美国零售业态百花齐放,零售巨头逐步向全渠道迈进

股票资讯 阅读:23 2025-02-21 16:06:02 评论:0

  投资要点

  我们复盘美国零售业的历史变迁,变迁趋势沿着商品种类越来越多、购买更为便利、商品质量更优质、更加省钱等方向逐步演进。1)1930年之前主流业态为杂货店,消费需求比较单一,产品大多只有食品和日用杂货且品类较少。2)1930-1960年主流业态为郊区综合零售超市和专业品类零售店,该阶段城镇化率继续提高但人口逐步往郊区转移,人口郊区化的重要基础是汽车的逐步普及以及冰箱的普及带来购物频次需求的减少。3)1960-1990年主流业态为百货购物中心和仓储会员店,人均GDP快速增长,品质化消费需求增加,更为时尚的百货购物中心和产品质优价廉的仓储会员店开始流行。4)1990-2000年主流业态为折扣零售和便利店,美国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理性消费主义盛行,折扣零售开始流行。此外,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在人流量密集的节点催生便利店的出现。5)2000年至今:主流零售业态为电商,线上和其他业态多元共存并逐步融合,2000年的互联网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线上零售的渗透率持续提升,由2000年的0.92%提升至2022年的14.38%,电商零售逐步受到消费者欢迎,且线上线下逐步融合。

  当前主流零售业态包括电商、综合超市、仓储会员超市、百货购物中心、折扣零售、便利店和专业品类零售等。电商:以亚马逊为代表企业,优势在“多”,劣势在于“快”。综合超市:以沃尔玛为代表企业,在“多快好省”四个方面相对均衡。仓储会员超市:以好市多为代表企业,在“快”、“好”以及“省”优势较为突出。百货购物中心:以梅西百货为代表企业,在电商的挤压下,“多”的优势不再凸显。折扣零售:以TJX为代表企业,优势在于“省”,劣势在于“多”。便利店:以Casey’s为代表企业,优势在于“快”,劣势在于“多”和“省”;专业品类零售:以家得宝为代表企业,优势在“好”且四个维度较为均衡。

  各零售业态公司经营上各有侧重,基本面维度各有千秋。1)Sku多叠加客户群体广泛,WMT和AMZN业绩规模领先,拥有更多sku、仓储式门店的业态商店面积普遍较大,单店收入绝对值也越高。2)会员制度定位中高产客户,清晰定位客户需求从而精选Sku,店铺陈设高效,冗余面积少,因此COST坪效领先。3)WMT、HD线上销售占比领先,线上零售占比提升较多的公司会相应减少线下门店的投入,而线上渠道发力使得单店收入增速较快。4)HD和TJX有领先的净利率水平,两者2.2和2.3次的总资产周转率均介于中游水平,因较高的净利率和资产周转,HD、TJX的ROA较为领先。5)AMZN、CASY、COST和WMT现金循环周期较短,经营效率领先。

  美国零售市场十分成熟,但局部仍有新的趋势和机会。美国零售额在2023年超过80000亿美元,占比美国GDP大约3-4成,同比增速为2.9%,与美国GDP增速趋同,尽管市场十分成熟,但也有一些局部机会。趋势1:线上线下全渠道。传统线下零售巨头发力线上。沃尔玛除了新建配送中心履行线上订单外,还能利用自身遍布全美的线下门店作为退换货、自取和配送的网点(BOPIS),线上线下全渠道有效协同。电商巨头发力线下渠道作为补充。北美电商巨头亚马逊除了发展自身核心优势的电商业务外,也在布局线下门店,以发展wholefoods生鲜食品杂货商超为主。趋势2:“零售商自有品牌现象”。2019-2023年,美国零售商自有品牌的销售占比从17%提升至接近19%,零售商建立自有品牌的趋势(自有品牌现象)仍在继续。趋势3:“从古典电商到泛电商业态”。随着美国电商渗透率的提升和物流效率的提高,美国电商业态逐步从传统的“亚马逊式”电商衍生出更多的细分电商模式,包括社交电商、生鲜电商等等。

  投资建议:HD、TJX、COST和WMT均为优秀的标志性零售标的,各有特点。WMT:全渠道零售巨头电商业务持续发力,跨境电商受阻利好公司份额;COST:会员仓储零售领军企业,流量平台持续迭代新业务;TJX:全球领先折扣零售商,开店潜力十足但线上开拓面临挑战;HD:全美家居建材零售巨头,发力打造B2B一站式采购平台。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供应链受阻风险,成本大幅上涨风险,信息系统中断风险,地缘政治风险,零售商声誉受损风险,自有品牌质量风险等。


东吴证券国际经纪 李润泽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