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业周报(第123期):把握智能化、新技术带来的变革性机会
报告摘要
行业整体策略:把握智能化、新技术带来的变革性机会
在新能源产业链,AI给电动车产业链带来的变革最大:首先是车企的分化,小米等在崛起;其次是零部件企业的再次成长,如科达利、震裕科技等企业向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拓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观点:中下游新周期已开启
1)重视小米生态圈的进化。a)近期,小米YU7续航信息曝光:提供两种不同电池容量版,分别为96.3度和101.7度,续航里程最远可达820公里。b)小米AI智能眼镜或售价1499起。
2)亿纬锂能海外基地持续突破。近期,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工厂首颗电池下线,标志着亿纬锂能首个海外工厂开始生产运营。
3)重视固态电池、大圆柱等新技术,储能等新市场。a)近期,国内首条干法全固态电池线诞生。b)2025年宝马创新大圆柱电池即将上车。c)近期,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年新增并网规模有望达177.2GWh,同比增长59%。光伏产业链核心观点:中期底部将逐步确认
1)通威股份发力粒状硅,有望夯实成本优势。通威旗下永祥新能源近期拟投资4亿元,在乐山基地现有产线基础上新增1万吨/年粒状硅中试线,并同步改造提升原有棒状硅产能至9.1万吨/年。据通威回应:该粒状硅项目为配套增强棒状竞争优势的研发项目,核心工艺、关键参数及品质管控体系已形成独立技术路径,与行业其他技术方案存在实质差异。
2)晶澳科技拟申请香港上市,有利于其海外市场、产能拓展。
风电与其他产业链核心观点:重视新能源+AI。
1)阳江三山岛柔直输电工程开工建设,有望在2026年建成;同时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一至四项目预计在2026年建成并网,广东2026年有望迎海风装机大年。
2)震裕科技人形机器人业务持续拓展。公司已建成一条行星滚柱丝杆半自动产线并投入批量生产,日产能已拓展到50套;第二条半自动产线预计25年Q1投入使用;公司还计划在年内建设一条全自动丝杆生产线。
周观点:
(一)新能源汽车:重视新技术。
1)重视小米生态圈的进化。a)近期,小米YU7续航信息曝光:提供两种不同电池容量版,分别为96.3度和101.7度,续航里程最远可达820公里。b)小米AI智能眼镜或售价1499起。
2)亿纬锂能海外基地持续突破。近期,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工厂首颗电池下线,标志着亿纬锂能首个海外工厂开始生产运营。
3)重视固态电池、大圆柱等新技术,储能等新市场。a)近期,国内首条干法全固态电池线诞生。b)2025年宝马创新大圆柱电池即将上车。c)近期,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年新增并网规模有望达177.2GWh,同比增长59%。(二)光伏:通威股份计划投产粒状硅中试线,晶澳科技、思格新能源计划港股上市
光伏行业本周我们的观点如下:
通威股份计划投产粒状硅中试线。通威股份布局粒状硅中试线,旨在通过技术互补强化棒状硅竞争力,优化成本结构。通威股份布局粒状硅有望加速硅料环节技术迭代,倒逼行业从内卷价格转向效率提升。赴H融资扩展融资渠道,全球化进程持续加速。继钧达股份后,晶澳科技、思格新能源开启了赴港计划,晶澳科技计划通过H股上市可拓展融资渠道,支撑其海外产能布局,思格新能源计划借助资本强化光储充一体化技术
(三)风电:三山岛柔直输电工程开工建设,广东2026年海风有望高增
风电行业本周我们的观点如下:
阳江三山岛柔直输电工程开工建设。近日,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陆上工程)佛山段开工建设。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负责三山岛海上风电一至四项目共2GW电力输送。目前阳江三山岛柔直输电工程±500kV海缆、柔直换流阀、柔直变压器等关键输变电设备正在经行招标;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项目正在进行风机招标。按照目前项目进展,阳江三山岛柔直输电工程有望在2026年建成,同时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一至四项目预计在2026年建成并网,广东2026年有望迎海风装机大年。
板块和公司跟踪
新能源汽车行业层面: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工厂首颗电池成功下线。新能源汽车公司层面:震裕科技机器人零部件第二条半自动产线开始建设。
光伏行业层面:思格冲刺港股上市,通威股份计划开展粒状硅中试线光伏公司层面:晶澳科技筹划发行H股股票
风电行业层面:2024全国十大风电装机省份排名公布
风电公司层面:广大特材发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技术进步不及预期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